分享到: | 更多 |
涉贪省管干部中超过九成有违规插手工程问题,单笔受贿金额高达3000万元……江西省纪委查处十八大以来省管干部涉嫌贪污贿赂的32人中,30人有违规插手工程牟取私利问题。(新华网)
如今一些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躲过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法眼”,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而选择性腐败就是这些“蛀虫”严控受贿对象,试图“人不知鬼不觉”地蚕食人民利益的一种新手段。
说到选择性腐败,不得不提萍乡市政协原主席晏德文。他可算是选择性腐败当中的“聪明人”,将魔爪伸向群众关注度较低的工程项目,并且为将曝光风险降到最低,精心挑选“合伙人”,制造范围极小的“共腐圈”,甚至订立攻守同盟,坚持“小钱不收、平头老百姓的钱不收、不信任人的钱不收”的“三个不收”原则。如此手段,腐败隐秘性的确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一方面,权力的过度集中且不公开透明,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成本伸缩性强,利润高,不法商人为拿到项目往往不惜成本“围猎”官员,一些官员也禁不住利益诱惑,是工程领域腐败难除的重要原因。对于反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然不法分子懂得了“隐身术”,人民群众和相关部门更得创新手段,想方设法进行“精准性打击”。
因此,打赢工程项目中的“反腐战”,严格监管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得重点盯住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将外部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中,实现全过程、动态化、无缝化监督管理,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封闭运行导致的“脱轨”现象。从而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让腐败分子无从下手、无处遁形。
腐败行为“隐身”,恰恰说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工作已见成效,同时,也凸显出今后的反腐工作难度系数更高。如同扶贫一样,唯有通过精准性的识别,确定好对象,变“地毯式推进”为“精准性打击”,相信收效会更好。
赵杨(知名时评人)
陈宁生:警惕“双面虎” 2014-07-11 |
严 力:用好巡视利剑,发挥更大反腐威慑力 2014-12-01 |
滕朝阳:坚强决心是反腐第一推动力 2015-01-12 |
滕朝阳:坚强决心是反腐第一推动力 2015-01-12 |
张玉胜:“零容忍”反腐彰显除恶务尽的韧劲 2015-01-14 |
让“近水楼台先得月”式“亲缘腐败”无处藏身 2015-01-16 |
让“近水楼台先得月”式“亲缘腐败”无处藏身 2015-01-16 |
江夏青玲:“礼金变异”需要“官员自律” 2015-08-19 |
理 观:75万公款赔“醉死”,“饭局腐败... 2015-09-18 |
堵住贪官以权谋私的“暗道” 2015-11-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