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司法公开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逐渐从传统庭审旁听的“现场正义”,报纸广播的“转述正义”,到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的“可视正义”
人民群众最期待司法公开透明,中国法院正刷新司法公开历史。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以一串串翔实的数据,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司法公开的巨大成就。
刚刚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铺设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制度轨道,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白皮书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基本建成辖区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总访问量达87.85万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裁判文书1448万余份……凡此种种,都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正义,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为司法公开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随着最直观、最动态的庭审视频直播的铺开,司法公开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逐渐从传统庭审旁听的“现场正义”、报纸广播的“转述正义”,到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的“可视正义”。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云数据与微博等社交媒体,我国很多法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观看庭审直播的“即视正义”。小小手机,三寸屏幕,即可打开司法公开的无限空间。
司法权作为一种国家定分止争、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公开透明是本质要求。但由于其专业化,往往也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成为世界范围内司法公信力普遍不高的一个因素。而中国的司法公开,正在为世界范围内的司法公开担当表率。白皮书显示,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建设法院政务网站、法院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院长信箱等,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公开平台。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法院正在通过一刀不剪的直播、完全透明的司法、身临其境的庭审,创造触手可及的正义。
信任源于了解,了解促进公信。实践已经证明,司法公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司法公信,增强了司法权威。“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司法公开始终在路上。也要看到,在司法人员素质、司法能力上,人民法院依然存在短板;司法腐败时有发生、涉诉上访压力未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仍然有待继续提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按照中央部署,人民法院去年从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跨区审理与巡回法庭等多渠道入手,推进诉讼便民措施、保障律师权利、切实推进司法民主、重拳打击“老赖”、防范外部干预过问案件等举措。这些努力与司法公开一起,形成系统合力,共同推动了新形势下的司法改革。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公开平台,人民法院不仅在防止司法腐败、倒逼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权公信力上成就巨大,更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诉讼的便利,增强了对法院公正司法的信心,彰显了中国司法的价值和德性。通过司法改革,实现司法能力与司法公开的齐头并进,中国司法公开正积厚行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崔克亮:“阳光法案”颁行中国 2010-07-13 |
汤嘉琛:以修订行诉法化解民告官困局 2013-12-24 |
人民日报:庭审直播打造“阳光司法” 2014-04-14 |
文汇报:30亿元罚单彰显以法治促开放 2014-09-26 |
法制日报: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2014-10-31 |
张家栋:打击核恐怖主义需要全球合作 2010-04-08 |
叶竹盛:可操作的立法,始于可操作的《立法... 2015-03-03 |
环评法究竟该怎么改 2015-03-20 |
苏 秦:公开促公正,司法更有公信 2015-09-24 |
千龙网:规范混沌的“灰色收入”应先厘清界限 2010-03-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