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把怀忧患意识贯穿工作始终
何顺荣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求是网
分享到:更多

  官员多忧患,民众才能少受难。忧患意识的可贵之处在于无事之时备有事、在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想到问题的出现。常怀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意识,更是党员干部工作踏实、作风深入的一种表现。面对当前稳增长、调机构、惠民生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应当常怀喜中之忧、当下之忧和潜在之忧,时时想到人民事业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居安思危,常怀喜中之忧。俗话说:“暴风雨总是在风平浪静时来临”。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切勿沾沾自喜、麻痹大意,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所谓形势一片大好不能说明就没有问题、没有风险,许多新问题、大问题恰恰就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现。为此,党员干部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不能被“喜”冲昏头脑、蒙蔽双眼,以为现状还可以,就安于享乐、止步不前,而应该看清形势、看清问题,居安思危,作长远打算,防止“乐极生悲”。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强力告诫后人在顺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明察秋毫,常怀当下之忧。“有备可能无患,无备必有大患”。常怀当下之忧就是要在工作推进和落实中及时想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容易被忽略却会酿成大错的“小”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新旧矛盾交织、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形势着实逼人,为此,党员干部要常怀当下之忧,充分估计困难,注重细节小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困难,要拿出勇敢当先、事不避难的勇气,切实振奋精神,以深沉的责任担当换发起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驾驭和处理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未雨绸缪,常怀潜在之忧。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改革步入深水期、扶贫进入攻坚克难期,开始便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党员干部务必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一刻也不能忘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要放长眼光,多做有利于长远的事情。墨子说:“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倘若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就不能应付那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和变故,为此,党员干部要常怀潜在之忧,在筹备阶段把问题想得更充分些,把方案做得更详细些,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及时准备应对的策略与方法,在突发事情来临时才不至于慌张失措,才能避免忙中出错。

  不怀忧患心,且能胜重任。常怀忧患意识能及时激起党员干部谋事、干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把握着先机、占据着主动。无论是北宋时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南宋大诗人陆游“未卑未敢忘忧国”的肺腑之言,还是战国时期屈原忧国忧民投江的壮丽举动,都为后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光辉典范,站在历史的今天,党员干部只有将心忧天下的共产党员情怀紧握手中,常怀忧患之心,才能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重担,勇往直前、无往不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