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说比不说好,早说比迟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那就好好说、准确说,持续说,放低姿态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对2016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要点》强调,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和公众关切等热点问题,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24小时内”曾被奉为传统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随着网络舆论场的衍生演变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舆情应对“黄金时间”不断缩短。BBS时代曾有“黄金4小时”之说;到了微博时代,已经升级为“黄金1小时”。朋友圈和日益智能化、个性化与精准化的手机新闻APP,更是将舆情传播推到了“即时传播”的新阶段。
舆情应对“黄金时间”从24小时演变为即时,源于网络舆情自有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加之网络传播在“沉默的螺旋”等规律作用下,对负面舆情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公开、澄清,舆情很可能被激化并产生“二次危机”,甚至引发恶性事故或群体性事件。要有效击退谣言,化解矛盾,关键是把握住“黄金时间”。
当然,作为一份面向全国的“工作要点”,以“24小时以内”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间节点,考虑到了地区差异、部门差异以及事件本身所处舆论场的差异。这个要求并不排斥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即时回应”原则。
其实,不管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有多短,指向的都是“及时”二字。也只有第一时间的及时公开、及时回应、及时为受众解疑释惑,才能在舆情喧嚣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机遇。
在“及时”的信息应对之后,还要有正确的应对态度和正解的“说服”技巧。“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作为舆情应对的“十二字真言”曾广为流传。要第一时间公开,就容不得政府部门对事实粉饰遮掩。既然说比不说好,早说比迟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那就好好说、准确说,持续说,放低姿态说。
一些地方官员不愿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或是担心准备不足、信息很少、原因不明等等。这些也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不能说的理由。事实核实多少就公开多少,未核实的除了不能乱公开之外,还可以表明态度和核实的进程——这也是事实。
政务公开需要“快”与“准”——及时说和准确说,考量各地政务公开的成色,且看各地如何交上这张考卷。
雷泓霈:让“醋坛大炮”说话,天塌不下来 2011-08-10 |
军训治官气? 2013-04-18 |
艺 衡:将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运用于网络世界 2013-08-12 |
姜 洪:加强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2013-10-16 |
诸葛凉:别让“挑刺”沦为“织绣” 2014-05-20 |
新华每日电讯:政府网站作风与内容须与时俱... 2015-03-20 |
干部“能上能下”,主要说给谁听? 2015-06-30 |
张 毅:不瞄准落实的规定都是“耍花枪” 2015-08-12 |
领导干部应成为运用新媒体的先锋 2015-08-31 |
李克强总理强调“权在用,云在看”的深意 2016-03-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