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警惕隐性腐败
严舒平
//www.workercn.cn2016-08-26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元代笔记小说《庶斋老学丛谈》记载了北宋官场的一段故事。御史赵清献年轻时因家中贫寒,在乡里的陈姓人家当家庭教师,陈家待赵清献很好,不仅待遇优厚,女主人每年还亲手给他做一双鞋。赵清献进京赶考时,东家陈某负担了其所有的路费和赵家的生活费用。

  多年后陈家儿子犯了命案,将被秋后问斩。苍苍老翁的东家陈某进京,向已是朝廷重臣的赵清献求情,并带上了老妪亲手制作的一双布鞋。赵清献见到老东家后,当即接受并穿上布鞋,却一个多月不与老东家谈论其儿子的事。老东家只好告辞,临走时赵清献请他尽管宽心回家。待陈某回到家时,果然儿子已被免除死刑。原来,赵清献早就派了个贴身仆人前往家乡给狱中的陈家儿子送饭,当地官员见此情形,知趣地从轻做了处罚。

  这段“徇私”故事的主人公赵清献,是与包拯齐名的一代名臣,素有“清正”之名,原名赵抃,“清献”为其谥号。赵清献曾为弹劾一个高官,穷追猛打两年逼其自请革职,被称为“铁面御史”。然而,即使是铁面清正的赵抃,亦有因念及旧情而徇私枉法的时候,而且其方式方法隐蔽巧妙,于当事各方不落一句可以作为“呈堂证供”的只言片语。如果说腐败也分层次等级的话,这种不留痕迹的腐败堪称“腐败中的战斗机”。

  这种“高明”的腐败行为,可以说正是反腐工作最大的敌人。如果说一般可见的贪污受贿、公款吃喝、权钱交易、损公肥私等行为,只要下重拳即可见成效的话,这种看不见的腐败行为或明知腐败却找不到证据的隐性腐败,最考验反腐败工作的智慧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使显性腐败行为大大收敛、数量明显减少,党风政风得到了极大净化,人民群众对此是深有感受的。但另一方面,许多隐性的腐败禁而未绝,一些原本显性的腐败行为提高了犯罪和对抗“反腐”的“水平”,转为隐性腐败,以至于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形成了腐败“显性减少,隐性不绝”的局面,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的推进。

  隐性腐败最常用的两张牌,一张是“情感”,一张是“为公”。前者看似“有情有义”,实则为徇私;后者看似“大公无私”,实则是小团体主义,或者根本就是以“为公”为幌子。要坚决杜绝此类隐性腐败,途径有三: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达到“不想腐”的境界;二是编织好制度笼子,加强制度制约,使其“不能腐”;三是提升反腐败水平和能力,使其“不敢腐”。

  “赵清献徇私”这一发人深思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缺乏制度制衡的条件下,再“清正”的人也有弱点、盲点。由此,制度的制衡和保障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反腐倡廉还需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充分利用群众雪亮的眼睛,放大历史必将公正审判的威慑力,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