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07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近10年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明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外卖、快递等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效果逐渐弱化(12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底,我国出台“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要求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但“限塑令”实行10年了,塑料袋、泡沫盒等不但没有被限住,反而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小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外卖、快递等多处场合都在使用塑料袋,很多地方对使用方便袋并没有严格控制。此外,塑料制品用于包装的情况相当严重。有关数据指出,我国2016年的塑料制品产量为7500万吨,其中,食品包装袋、农用薄膜却达到了1300万吨。
除了一些人对“限塑令”知之不详或主观上仍有图省事的观念外,执法难也是“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塑料袋面广量多,执法部门就算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干,也不一定能管得过来。不仅取证难,处罚也难,因为执法检查很难保持连续性。其次“限塑令”本身也有问题。譬如,“限塑令”明确商场可出售塑料袋,一只塑料袋也就一毛钱左右,很多人为了方便,便在超市购物时,不自带购物袋,而是直接购买塑料袋。另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兴起,快递和外卖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限塑令”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这给了塑料袋继续泛滥的机会。由于替代品如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环保购物袋等成本高,人们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近日,国家发改委准备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也联合发文,着力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这意味着“限塑令”将迎来加码落实的新时期。但要让“限塑令”真正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政策引导、消费自觉、替代品研发和生产供给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首先应该从生产源头上从严把控,对违规生产的厂家进行重罚。没有人生产了,也就没有人使用了。同时要生产低成本、易降解的替代品,如果没有价廉实用的合适替代品,加码的“限塑令”也会重蹈覆辙。有关部门要对绿色环保的替代包装用品生产企业进行适当补贴,通过补贴等形式把成本降下来,让民众和商家都乐于使用。
其次,有关部门要对各地各行业使用塑料制品等进行督查,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对违规使用或者监管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追责。另外,在时机成熟时,要让“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包装制品,改为生产、使用可全降解的聚乳酸等材料包装制品。
同时,要切实做到加码落实,急需相关部门出台细则,明确监管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唯有严格执法、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限塑令”达到预期效果,让塑料袋远离我们的生活。
禾 刀:“限塑令”亟须竞争性替代措施 2014-04-28 |
印荣生:江苏版“限塑令”能奏效吗? 2015-05-28 |
慢言限塑令名存实亡 2016-02-16 |
“限塑令”为何成了一纸空文? 2016-02-16 |
听你说 2016-02-18 |
“限塑令”如何超越“卖塑令” 2016-02-18 |
环保措施落地,需要“抱团”精神 2017-08-29 |
环保措施落地,需要“抱团”精神 2017-08-29 |
环保措施落地,需要“抱团”精神 2017-08-29 |
一次性餐具的收费别又让商家赚了 2017-08-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