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化解供应瓶颈 实现良性互动
刘荣祥//www.workercn.cn2013-11-2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天长市地处安徽省的最东部,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全市国土面积1770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下辖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坚持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化解土地供应瓶颈制约,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良性互动。2012年,我市位列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考核一类县第五位,皖江示范区考核第一位,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立足实际求转变

  谋求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新途径

  面对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和日益凸显的用地供需矛盾,市委、市政府及时转变观念,坚定不移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用地观念上形成节约集约共识。当前,随着天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和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潜在的矛盾开始不同程度显现。对此,天长市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开展调研,统一全市思想,凝聚广泛共识,着力寻求“双保”平衡点,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侧重速度与规模向注重质量与效益转变,使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深入人心。

  在规划编制上体现节约集约优先。在组织新一轮规划修编时,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因地制宜,提出“一核、三心、二带”的发展格局,逐步调整用地结构,引导工业向两个省级开发园区和电子仪表、医疗器械、粮食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集群专业镇集聚。同时,在规划修编过程中,组织听证论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广泛性,做到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开发区规划等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一致。

  在工作考核上凸显节约集约内容。实行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责任同步考核,以各镇街和两个省级开发区为单位,明确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主体,按年度进行考核,并与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内容根据各年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2013年考核计分重点为供地率、闲置土地处置、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出让金缴纳情况。对考核不合格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暂停该区域新增用地报批。

  立足创新谋发展

  建立土地利用激励约束并重新机制

  近年来,天长市围绕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和约束措施,以用地方式转变倒逼经济转型发展。

  从指标供应上保障重点。在确保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抓好计划指标的精细化管理,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确保好钢用于刀刃。按照用地计划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近年来分配我市的用地指标先后保证了远东科技产业园、朝野科技工业园、天康动力锂电池等牵动力强的增长源项目开工建设。因用地得到初步保障,2012年,我市动力锂电池、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全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从源头控制上严格准入。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项目用地,对不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和行业,严格准入;对投资强度低、亩均税收贡献小的项目,从严审批。提高了天长和秦栏两个省级开发区入园标准,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均年度税收不低于10万元;总投资低于1亿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对各项用地控制指标重新修订,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每个项目用地都经市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不符合标准的用地一律核减。

  从政策措施上激励引导。修订调整了招商引资用地政策,实行奖励后置,在专注引进“高新特”项目和抓好招大引强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更加突出引资项目的投资强度、建设速度和贡献额度,投产后达到亩均税收的实行奖励。出台了工业企业集约化用地财政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增资不增地,调动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性。从2012年至今,共为200个企业兑现了财政奖励资金2351万元。

  立足存量抓挖潜

  拓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领地

  作为安徽省“全民创业”的典范,我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多管齐下,不等不靠,千方百计通过挖潜存量缓解用地紧张矛盾。

  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2011年,我市出台了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意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化厂房的办法解决生产用地,鼓励园区企业仓储共建、宿舍共建。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并给予用地指标优先。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每平方米给予30元奖励补助,天康集团、蓝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标准化厂房已建到5层以上。从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75万平方米,有460多个小微企业入驻。

  推进 “退城入园”实施。先后完成了天康集团、重啤集团、安缆集团等一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一方面,企业通过退城入园,实现做大做强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退二进三”,增加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用地,促进商业流通,提升城市化水平。2011年至今,已完成125宗退城入园企业1437亩土地的集中收储出让。

  推进闲置土地清理。2012年,我市对近5年来供应土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分门别类登记,集中清理闲置土地30宗,890亩由政府收回重新出让。2012年,我市将两年未开工建设的钢材大市场项目156.28亩土地收回,并没收其900万保证金,给那些“只圈地,不建设”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推进地上地下空间利用。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无论商住建设还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均倡导向空中、向地下要地,变横向利用为纵向布局。从2009年下半年开展城市大建设以来,我市城区已兴建了180余栋高层建筑,总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区地下建筑面积达到33万多平方米。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全市1.9万个庄台、农村工矿废弃地和低丘缓坡地进行登记造册,积极争取和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近5年来,全市投资近8.5亿元,实施了37个批次的挂钩整治项目,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51万亩。

  立足规范强管理

  构建土地利用保障良好新秩序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着力构建良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秩序。

  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化。坚持按照节约集约选用的原则进行用地预审,在预审中突出规划刚性约束和统筹管护作用,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准建设,新一轮规划启用以来,各批次项目用地尚无一例调整修改。

  实现土地利用监管的扁平化。通过市、镇、园区供地信息共享,把多层次管理转变为扁平化、一张图管理。通过国土资源监管平台的运用和信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等手段,实现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的全程动态监管。

  实现土地储备交易的规范化。不断完善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土地储备平台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促进土地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严格限制土地无偿划拨,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部实行竞争性出让,并且坚持做到“净地”出让,近年来,我市供地招拍挂率始终保持100%,土地出让收益连续四年突破10个亿。

  实现土地执法监察的网格化。以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抓手,建立健全动态巡查责任制,确保土地监察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土地违法行为迅速纠正,对违规用地“超限”镇街及时预警,连续三年实现卫片执法“零约谈、零问责”,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市)。

  天长市将继续严格执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让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最小的土地面积实现最大的效益产出,实现节约集约保红线、开发资源保发展,实现土地利用从“惜土如金”到“点土成金”的根本转变。

  (作者为安徽省天长市市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