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缘起
我读《检察日报》,较为关注的栏目是“贪官忏悔录”。像我这样生活在校园里的群体,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社会的另一面。但是,这类文字读多了,有一个印象,这些人的忏悔不够诚实,表演痕迹明显,忏悔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想达到的目的是宽大处理,逃避法律的严惩。
忏悔这种活动起源于基督教,信徒把自己的言行与教义教规进行对照,把自己的过失在上帝(神)面前诉说,求得神的指引,让灵魂受到洗礼,重归正途,获得新生。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汀于397年写出《忏悔录》一书,“忏悔录”作为一种文体流行西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把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影响东西方。忏悔作为一种矫正自己言行的自觉精神活动,广泛存在古今中外,我国古代儒家提倡并践行的“三省吾身”,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自觉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是这里不需要神。这种自觉的精神(伦理)活动是人的自我净化过程,它具有超越功利、法律的特点,是重塑灵魂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时下流行的“贪官忏悔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对忏悔的不敬。但是,毕竟开始忏悔了,这是迈向回归的第一步。
读“贪官忏悔录”,让我时时想起青少年时代流行的另一种文字,诸如:《革命烈士诗抄》《革命烈士书信》《革命烈士遗书》等,林觉民的“与妻书”,夏明翰的“就义诗”,叶挺的“囚诗”等等。烈士们在艰难困苦中、在生死抉择面前表现的精神风貌,拓展了人类精神境界,展现了人的高贵品格,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境界和品格的核心是坚守人的尊严、守住自己的志节、不拿灵魂作交易,不用信念做买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可以抛弃身外之物的钱财,可以抛弃魂外之物的肉体。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国历史上仁人志士追求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取义成仁”的人生信条。王德三烈士《狱中遗书》就是这样的作品,表现的就是这种精神品格。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忆张岱年先生二三事(图) | 2009-07-16 |
“飞翔”在大地之上 | 2009-07-16 |
多坐坐群众的“板凳” | 2009-07-16 |
意见如何“听”与“取” | 2009-07-16 |
用长征精神塑造学生心灵 | 2009-07-16 |
吕其明:情到沸腾谱“红旗” | 2009-07-16 |
宋庆龄诞生地问题及史料辨析(附照片) | 2009-07-16 |
音乐普及:让听众由盲从变知音 | 2009-07-16 |
在古田会议光芒照耀下继续前进 | 2009-07-16 |
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 | 2009-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