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一(左):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图书馆藏1917年9月6日宋美龄致艾玛·米尔斯函图二(下):1891年倪府家族合影 均资料图片
□黄亚平 朱玖琳
问题的缘起和研究回顾
1982年,日本学者仁木富美子在日本发现两只空信封。信封是1914年前后由中国寄到日本转交宋庆龄的,发信地址是“628CYuhangShanghai China(上海有恒路628C)”。
1985年左右,在宋庆龄表弟倪吉士带领下,中福会会史组与部分宋庆龄身边工作人员和北京宋庆龄研究室的专家一起,去上海虹口东余杭路530号(即原上海有恒路628C)考证。当时的认定意见是:这里是宋家老宅,且为宋庆龄诞生地。
1987年,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文资部主任陈小琴发表《宋庆龄诞生地考略》(载《青岛师专学报》),首次公开提出宋庆龄出生于上海虹口东有恒路628C(即今东余杭路530号)。宋庆龄出生于1893年,根据当时调查,东余杭路530号建造年代为1912年,因此,宋庆龄诞生虹口一说未成定论。
以上为宋庆龄诞生地“虹口说”提出的大致情况。
1991年5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成立后,设立宋庆龄诞生地研究课题,由倪吉士和《宋庆龄的足迹》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蒋洪斌,中福会史志办钱行健、市孙宋文管委研究室主任顾正斌和刘福昌、王志鲜、黄亚平等同志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文献和口述史料搜集与研究。
1993年宋庆龄研究专家华平曾致函宋美龄(托王屏南之子王宇钦携带)询问宋家姐妹出生地,王宇钦面询宋美龄后传真回复:宋美龄说,老人没讲过,但虹口可能性比较大。
其时,宋庆龄的保姆钟兴宝口述内容又牵出“宋庆龄出生于南市甜瓜街”的说法。钟兴宝回忆:与李燕娥按宋庆龄指示去南市寻找甜瓜街,未果。川沙县文化局王乐德认为:钟兴宝回忆与李燕娥按宋庆龄指示去南市寻找甜瓜街未果,系她们听不懂宋庆龄的沪语口音,认为宋庆龄实际说的是请李燕娥、钟兴宝去找“内史第箇街”,南市只有咸瓜街,而川沙有“内史第”箇街。王乐德结合黄炎培日记及其他口碑史料,提出宋庆龄诞生于川沙内史第的观点。由此,“南市甜瓜街说”虽未成立,但引出了“浦东川沙说”。
1996年9月9日,由川沙县文化局组织召开“宋氏家族早年居住地暨宋庆龄诞生地研讨会”,这是有关宋庆龄诞生地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议未作结论,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之后,两种观点在本市媒体和《孙宋研究动态》等刊物上激辩,使宋庆龄诞生地之争在上海成为家喻户晓的研究课题。第一种是以上海虹口区党史办原主任李嘉龙同志为代表的“上海虹口说”;第二种是以川沙文化局干部王乐德同志为代表的“浦东川沙说”。
2004年11月24日,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宋庆龄诞生地研讨会”。这是宋庆龄诞生地第二次学术研讨,此次会议动员了本市各方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会基本支持“上海虹口说”;但浦东新区文保署及浦东同志依然坚持“浦东川沙说”。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语音学家钱乃荣教授对宋庆龄的录音进行专业辨析,否定宋庆龄的口音是川沙话,其后撰文认为不应忽视宋庆龄诞生上海南市说。
2004年之后,学界的观点和表述基本如下:
以盛永华主编的《宋庆龄年谱》为代表,学界普遍采纳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之说。《宋庆龄年谱》的结论是:宋庆龄出生在浦西,宋耀如在宋庆龄出生前曾经在川沙“本处传道”。
以李嘉龙先生为代表,虹口区文化局支持“上海虹口东有恒路说”。
以王乐德先生为代表,浦东新区文保署及区政府支持“川沙说内史第说”。2013年4月,内史第修复对外开放。
中国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朱宗震专题研究论文提出:现有史料不能证明宋庆龄诞生上海虹口和浦东川沙,同时不应忽视上海南市说。
宋庆龄诞生地“上海虹口说”史料辨析
有关诞生地的研讨,我们首先需要确立共识。
什么是诞生地?诞生地是一个人出生的地点,或是家庭行政属区。
史料价值如何甄别?第一,档案记录(如出生证明)可视为直接史料;第二,文献记载(如当事人日记、书信)可视为直接史料;第三,口碑史料(如回忆录、访谈)属于间接史料,不能作为直接史料之用,需与直接史料印证后使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来辨析部分“上海虹口说”史料。
1、詹姆斯·伯克著《我的父亲在中国》
当伯克一家在1896年回到中国时,中国的维新派正在对中日战争作出强烈反应(步惠廉曾于1895年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第一次回美国)。
在伯克一家从美国回来的第二天,宋邀请他们去他家晚餐,他到码头迎接他们。他不再是昆山的那个收入微薄的监理公会传教士了。事实上,1890年辞职后,他就不再是传教士了。但他保留了他的传道执照,并继续活跃于基督教工作之中。他在主日学校的一个班级里做老师,是组建中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活跃分子。退出布道团后,他随即开办了他的主要企业,为他以前的雇主印刷中文圣经。他开办了一家小型的商业性印刷馆,并且很快赚到了钱,比他以前做传教士挣的要多。另外,他用他的印刷厂为同盟会印刷大量的宣传革命的传单和小册子。最近,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兴趣——面粉业。中国一个富裕的家族在上海造了一家面粉厂,他们正确地判断出宋在美国养就的率直性格会在现代商务中产生利润,于是挑选了做经理,他一直担任此职直至去世。
宋在他的虹口新居款待他的大学朋友和妻子,那里离艾伦博士的“官邸”不远。可是当时他没有告诉伯克,他的家还是革命者的秘密聚会点之一。房子很大,这是正常的,因为宋家正变得越来越富有。当时有两个女孩蔼龄(Eling有时拼作Ailing)和庆龄(Chungl i ng有时拼作Chingl i ng)和一个男孩子文(Ts-vung)。在这个家庭的传教士朋友当中,这个儿子以他的洗礼名“保罗”(Paul)而著称。宋向伯克解释道他特别用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士的名字给T.V.(当时而且以后,人们一直用子文的双音节中文名字的首字母叫他)命名,是希望儿子能继承他(宋)所放弃的事业。宋经常为退出布道团而表现出良心上的不安。主日学校(SundaySchool):又称主日学,是教堂利用星期日正式礼拜前一个多小时,开设的一个宗教文化班。
辨析:步惠廉之子詹姆斯·伯克的著作《我的父亲在中国》将宋家在虹口定居的年份上溯至1896年前。
2、埃米莉·哈恩著《宋氏家族》
宋在虹口的房子,体现了他的又一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它座落在野外。宋家的朋友都惊诧于他们的大胆,背地里也为此而羡慕他们。如今,这所房子被方圆几英里拥挤的城市所包围。宋家从这所宅邸收取租金直至1937年日本人占领虹口。而在当时,这房子是座落在绿色的田野上,周围满是枣椰树和其他上海地区少见的树种。前头有条小溪流过。房子的式样为多数上海居民选择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也使得这个城市与其他根据条约开放通商的口岸城市不同。那些口岸城市里的中国民居还主要是老式的。一座前院墙将第一个院子与那条小溪相隔,以便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与小溪隔离。但孩子们很快就学会翻墙而过,去到田野里玩耍。他们在树上爬上爬下,他们给相邻的村民造成的麻烦,使不爱惹事的查理只得出面,给乡邻们一些小钱以使乡邻们任由孩子们去戏耍。自那以后,宋家的小孩们可以尽情地在野外肆意奔跑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