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党中央安排部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全党教育实践活动的再升温、再发力,是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践行“三严三实”,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
问题意识,就是矛盾意识和矛盾导向,是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最深厚的根基在于实践,最强大最直接的动力在于直面和应对各种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改革阻力加大、社会分配不公、干群矛盾突出、腐败问题多发等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直面问题,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但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问题意识缺乏,有的对问题麻木不仁,遇到问题绕道走,有的解决问题避重就轻,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甚至肆意掩盖已经发生的问题,致使问题积重难返。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直面问题的存在,促进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推动改革与发展。
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刘云山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作风建设中的问题。要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否具有正确的问题意识,是衡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是否纯正、眼界胸襟是否开阔、工作作风是否扎实、领导方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判断领导干部是否真讲政治、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有效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尺。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和弘扬好的作风指明了方向。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践行“三严三实”,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立场和行为准则。“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根本要求的重要方式,是增强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问题意识。在马克思看来,问题并不是理论自身,而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来自人民群众中。如果看不到问题,或者没有意识去查找问题,必然会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满不在乎、置若罔闻,势必不能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也不可能做好预警,会使领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陷入盲目。增强问题意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比如失业与再就业、“三农”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利益矛盾在体制内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成为影响和制约党群关系的根本性问题。多一点问题意识,实质上就是多一点谋划科学发展的“资本”,多一点增进人民福祉的“营养”,多一点保障事业常青的“基因”。这是党的责任心、使命感的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有自信心和力量的表现。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和实践环节。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强化正视问题的自觉性。发现问题是践行“三严三实”,科学决策与谋划发展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学习思考之风;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走基层、接地气,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认识力。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其次,要精于研究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研究问题是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客观规律、作出科学决策的唯一途径。党员干部要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借鉴历史经验,分析问题的根源,探求解决的途径;用哲学的视角把握系统,总揽问题的全貌,认识问题的演变规律,预测问题的走向;用科学的知识透视问题,认清问题的性质,厘清问题的关系;用丰富的实践反思问题,以有益的经验做参考,选择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最后,要端正工作作风,力求解决问题的实效。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要尽其责、善其政、有其为。解决问题必然要触及各种利益和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因而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有正气和勇气。如果缺乏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的精神,没有一身正气和坚定信念,是难以解决问题、也是难以成其事的。只有抛开私利、直面挑战,倾力尽责、敢于担当,遇事当仁不让、敢抓敢管,不怕惹争议、不怕得罪人,一抓到底,才能把复杂问题研究透、敏感问题处理妥、棘手问题解决好。(作者单位:陕西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
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上海实践及启示 | 2013-05-23 |
围绕“三型”目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2013-05-23 |
种好“责任田” 管好“自留地” | 2013-05-23 |
要切实在“发奋图强”上下功夫 | 2013-05-23 |
切实肩负主体责任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 | 2013-05-23 |
把握三个维度 构建长效机制 | 2013-05-23 |
以监督责任助力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 2013-05-23 |
以首善标准落实好从严治党责任 | 2013-05-23 |
“再追究”“再监督”“再检查”只有不发散... | 2013-05-23 |
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要有良好精神状态 | 2013-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