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危重症学科主任张国俊不是第一次站在传染病防治前线,17年前的抗非典,11年前的抗甲流都有他的身影。他凭借高超的医术和“疫情就是命令”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2月26日晚6时许,郑州的街头,再次推出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行动。
“我申请去信阳,守好河南的南大门!我们一定能像当年战胜‘非典’一样,战胜这次疫情。”张国俊的这一段话,一夜之间传遍郑州市大街小巷。
临危受命,每天忙到凌晨
河南是人口大省,又毗邻湖北,疫情防控压力十分巨大。
1月24日,河南省召开首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54岁的张国俊作为专家在列,详细介绍全省确诊病例的救治情况。
9天前,1月15日,他临危受命,成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这并不是张国俊第一次站在传染病防治前线了。17年前,非典肆虐,他第一个报名进入非典病房,在与外界隔绝的病房中度过了45天;11年前,在抗击甲流的战役中,张国俊的足迹更是遍布省内的基层医院。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又是一名老党员,疫情就是命令。”张国俊说, 由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因此救治呼吸衰竭对提高治愈率非常关键,也是呼吸科发挥作用的时候。
而就任专家组组长以来,张国俊除了参加各种会议、带领业务骨干制订应对方案并下沉一线救治患者,还要通过远程会诊指导全省一线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每天的时间都排得密不透风。
“凌晨1点之后才能睡觉。”身边的助理医生说,张国俊自己也是个病人,因为患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
他的到来,给当地吃了一颗“定心丸”
信阳,处于河南湖北交界地带,从信阳乘高铁到武汉40分钟,很多信阳人在武汉工作和求学。疫情焦灼,信阳新增发病人数快速增长。信阳唯一一所三甲医院,2017年才挂牌。
2月3日,河南省卫健委下发紧急通知,抽调13个省级专家组下沉到各地市,深度指导当地危重症患者救治以提升患者治愈率,张国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信阳市并在当天就动身。
“我申请去信阳,守好河南的南大门!我们一定能像当年战胜‘非典’一样,战胜这次疫情。”18点抵达信阳后,应付了几口晚饭,张国俊马上与当地医务人员对接、了解疫情、查看确诊患者病历、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
然而,信阳的疫情比他想象的要严重,不仅每日确诊病例多,而且危重症患者最多,救治难度大。
2月4日8点,张国俊直奔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信阳市第五医院,在这里会诊了两例危重症患者及40例轻症患者。
在他和专家组的指导下,五院重新制定管理方式——危重症患者进重症监护室,根据情况施行体外膜肺氧合机或气管插管,专人护理;亚重症患者注意监测,并经鼻高流量吸氧;普通患者做好隔离,检测到位。这一有力举措使得五院的诊断阳性率和救治成功率迅速提高。
而利用智能手机,张国俊24小时“备战”对接当地卫健委,并把自己的微信推送给信阳8县2区的医护人员,使信阳所属县区有了专业规范的诊治方案。
在信阳市光山县,张国俊发现该县发病人数居信阳市第一位,但是诊断阳性率却仅为20%,他立即着手开展调研,综合研判后拿出了针对性建议:加强培训,取咽试子的方法要改进,取深度样本;取标本的人员要固定,规范操作;标本送检的时效性要加强;对高度疑似的患者,进行第3次核酸检测。调整后,诊断阳性率提高到了48%。
这些举措,给信阳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吃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