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0月8日电 题:万余张火车票收藏者眼中的铁路40年变迁
新华社记者郑生竹、张展鹏
从需要售票员手工添加票面信息的“卡片票”到计算机打印的“软纸票”,再到刷票进站的 “磁卡票”……打开张修民的火车票收藏夹,就像参观一次火车票展览,我国铁路火车票迭代升级的历史尽在其中。
67岁的张修民退休前是铁路常州站一名售票员。自1978年走上售票岗位以来,他收藏的一万余张火车票,堪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大变迁的缩影。
在使用卡片票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售票是一项繁琐的手工活。“售票员需要用针孔机或印章在车票上印上日期,还要贴上座位号的小便条。”张修民告诉记者,手工添注乘坐信息的卡片票时代,不仅售票速度慢,差错率也高。
“常州听成沧州,苏州听成宿州,最怕的就是卖错票。”刚走上售票岗位的张修民,发明了一种用各地香烟商标来联想记忆地名站点的办法,“京沪铁路途经3个直辖市4个省份,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站点,我用各地香烟商标将其连接起来。”
1997年,软纸电子票正式投入使用,发售方式也改为计算机售票,这极大降低了售票差错率,也将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但从“做手工”到“敲键盘”的转变,给不属于互联网“原住民”的张修民这一代老售票员带来了新挑战。“当时站里虽然组织了培训,但很多老售票员还是学不好,不得不申请转岗。”不服输的张修民坚持利用下班时间“偷学”,闯过了这道难关。
2007年,磁卡票开始出现,自助验票闸机通道也投入使用,乘客可自助刷票进站。从软纸电子票到磁卡票只用了10年时间,火车票升级换代的时间在缩减。但变化更大的是发售方式,网络售票的出现和移动支付应用的推广,让售票员紧张繁忙的双手慢了下来。
“现在好多人都网上订票,国庆节当天取票机自助取票的乘客很多,窗口买票的反而比平时减少了。”常州站值班员刘猛说,目前常州站网上售票占比已超过70%,即使遇到国庆节假期车站人流大增,窗口售票数量也未水涨船高。国庆首日常州站平均每名售票员卖950多张,而平时一天要卖1100多张。
“现在窗口排长队买票的景象已不多见,主要以不会网络购票的老年人居多。”一辈子和火车票打交道的张修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与火车票和发售方式同步变化的是乘客,“改革开放初期,手提蛇皮袋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比较多,心情也因怕买不到票比较急躁。现在的乘客不少是外出旅行的游客,大都推着行李箱,心态从容优雅。”
随着未来电子票证普及,有形的火车票或许将成为历史,而张修民也将面临“无票可藏”。但他说,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