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本应众口一词说粽子,却险些被一只西瓜抢了风头——西瓜大丰收了,四邻八县的西瓜,就要源源不断涌进郑州,于是郑州市成立了 “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谁料“西瓜办”乍一亮相,立即引起了一片哗然,网友围观,吐槽不断,时评蜂起,斥其“麻烦办”外,更有诛心之论。总之是一边倒,莫不拍砖,没有听到一句“不同意见”。
“西瓜办”风波,不是偶然的事件,也不是孤立的命题,它实际上涉及政府的“有形之手”究竟要与不要,以及这只手如何“转”、怎样“减”这两个问题。在这样的重大命题面前,如果“一边倒”,如果没有“不同意见”,恐怕就不正常,更不能听到几句吐槽,就断言“民意的走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辩证看,需要两点论、两面观,才能比较接近于理性与科学。
西瓜是郑州的传统大宗农产品,面积之大,产量之巨,闻名遐迩。西瓜大丰收了,大市场一下子出来了,政府要不要加以管理?按照郑州市的说法,一是要协调西瓜进城,规范西瓜销售秩序,加强运瓜车管理,二是构建产销顺畅的西瓜销售网络体系,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既促进瓜农增收,又满足市民需求,当然必定还包括价格秩序与城市市容卫生的管理。这些不能说不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与公共职责,所以不能一听说要“管”,就断定是“闲不住的手”——我们的确要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市场活力,要把权力“放够放到位”,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引导、监管、服务作用,也要“管好管到位”。这两只手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这轮改革的两面,不能只讲一只手而斩掉另一只手,不能只讲一个“放”字而要“放管并重”,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初衷和实质。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存在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病,一方面又存在政府监管缺位甚至无所作为的失职。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讲两只 “手”,都是两面讲,“两手硬”,讲它的不可偏废,这就不但避免了片面性,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而且有其现实针对性,也准确地表达了真正的“民意走向”。
讲“有形之手”要“管好管到位”,这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也要改革,也要转型,尤其不能再按市场条件下已经不合时宜的“老一套”一仍旧章、因循守旧走老路。在这个问题上,“西瓜办”的初衷也许不坏,但管理方式却仍然有失老套,显得陈旧。有的网民说,郑州“西瓜”要成立“办”,那么福建的荔枝和龙眼呢?南京会有“盐水鸭办”和“鸭血粉丝办”吗?金华要不要成立“火腿办”呢?这话当然是“归谬法”,但也不无道理。一项中心工作,就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一点市场动向,就赶快搞一个“××办”,似乎不这样就显不出“高度重视”也无法“重点突破”,“办公室”多如牛毛,连一些书记市长自己也弄不清,而一个省的层面,便有“领导小组办公室”266个,这还是经过清理的呢!这种“管理方式”或曰“执政方式”,再不厉行改革,必然造成更严重的机构重叠和臃肿,使“有形之手”变得那么僵化、笨拙甚至无能,这大概也是“西瓜办”饱受诟病的一个原因吧!
还有一个问题,“有形之手”要摆脱利益固化的羁绊,千万不能把一个“管”字再变为寻租的钓饵。“有形之手”为什么会变成“闲不住的手”,变成“乱伸的手”?一是习惯的思维定势、衙门作风,二是利益。在这方面,郑州市似乎有过教训,难怪“西瓜办”出来,就有瓜田李下之嫌。10多年前,它就成立过市区“馒头办”,对全市馒头生产实行审批制,你要做馒头,必须办理“馒头生产许可证”。后来呢?决定将这审批权收回市“馒头办”所有,结果引发了两级“馒头办”之间的冲突,最后只好撤销 “馒头办”!就说这个 “西瓜办”,也不是今年才有,2007年就有媒体曝光,瓜农进城卖瓜,要盖四个章,“西瓜办”被人称为“收费办”。重提这些往事,是说“有形之手”应当“管好管到位”,但千万不能再成为“攫利之手”呵,郑州的“西瓜办”,要先“管好”自己,不要坏了“有形之手”的名声和形象!
世界上的事情,都要两面观,走极端不行,一边倒往往不正常,一言以蔽之甚至一棍子打死更嫌简单化。“分析好、大有益”,才能防止片面和偏激,也才能深入到事情的本质——这一条,又岂止是说区区一个“西瓜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