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父母陪聘”:没断奶如何成长?
张玉胜
//www.workercn.cn2015-07-20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朱慧卿 漫画

  日前,2015年重庆第六届人才博览会暨重庆2015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渝北区汇博人才市场举行。在招聘会现场,90后应届毕业生仍然是主力军,记者看到不乏有求职者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来应聘,有的父母代孩子回答考官问题。(7月19日《重庆晚报》)

  也许“父母陪聘”自有其自以为是的种种缘由,比如为孩子的应聘怯场“壮壮胆”、替孩子的就业无主见“把把关”,与孩子的出门独行“做个伴”、当“保姆”等等。但此等看似体贴入微的关怀备至背后,却有着家长不放心和不放手的认知误区。其实,具有独当一面应对、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不仅是孩子成熟长大、品格完善的重要标志,更是其走向社会、成才报国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这种独立性、自主性的品格培育,不只需要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更在于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实践锻炼。“父母陪聘”实际上是人为减少了孩子尝试自理与自立的机会。

  就应聘本身而言,“父母陪聘”事与愿违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首先,由父母陪同孩子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其形象观瞻就大打折扣。对家长溺爱和孩子依赖的两代人解读,会让与孩子同龄的众多学友,对这一家子侧目而视,从而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其次,人才招聘讲究良好的第一印象,由“父母陪聘”的大学生,势必会在招聘者的心目中留下“这孩子不成熟、不独立”的负面印象,从而造成“减分”效应。正如一位商场主管所言,“快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人了,连应聘都还要父母陪伴,以后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他(她)单独处理?”

  从“陪读”到“陪考”再到“陪聘”,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矫正孩子普遍存在的独立性差和耐挫能力缺失的“软骨病”,需要我们的学校和家长,教育引导孩子敢试、敢闯、敢于负责的自立自强精神,多给孩子们锻炼胆量的实践机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要树立“我已长大”的成人心态,珍惜和用好每一次独立、独力和独行的锻炼机会;作为选人用人的招聘一方,不能只对由父母陪聘的应试者以“打备注”、“扣分值”的否定减分,更要给予善意提醒和诚意指点,做矫正短板的“加法”。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体味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更需要摸爬滚打的社会历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