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用大国工匠精神打造民法典
刘武俊
//www.workercn.cn2017-03-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全体会议上作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从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根据计划,全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根据计划,民法典编纂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民法总则),争取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第二步是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于2020年3月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今年3月之后,立法机关将全力以赴开始编纂各分编,明年开始陆续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争取在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已经拉开序幕的新形势下,亟需立法者切实担当起编纂民法典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反复打磨民法总则草案、民法典草案,努力编纂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经典民法典。

  李克强总理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强调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工匠精神”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和技术领域,也完全可以适用于立法领域。法律是立法机关提供的公共产品,提高立法质量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编纂民法典更有必要弘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民法总则草案去年就曾3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正是彰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民法是民事版的权利宣言,被称作“万法之母”。一个人从摇篮到墓地,都离不开民法的保护。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重刑轻民”传统依然根深蒂固的中国,编纂民法典首先就要更新观念,强化对公民私权利的立法保障,弘扬权利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契约自由等民法的精神。

  新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编纂民法典的努力,但皆因条件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立法者基本理念难以达成共识而流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制定了民法通则、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近年来,法学界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民法典的呼声高涨,编纂民法典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主客观条件。编纂民法典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更是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

  法典是法律最为经典的文本样式,立法者无上的荣耀莫过于编撰一部流芳后世的法典,编撰法典几乎是每一位立法者的“光荣与梦想”。十二铜表法、摩奴法典、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都是彪炳千古的人类法律文明的象征。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已经拉开序幕,希望未来的中国民法典真正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拷问的精雕细凿的精品,希望所有有幸参与民法典起草和审议的立法者、专家学者怀有一种雕刻法律般的成熟、理性、冷静的心态,一种立法者对法典特有的敬畏之心,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立法工程,需要参与编纂的立法者培养一种恰如“雕刻法律”般的良好心态。雕刻法律的工匠理念与法律内敛保守的品性是颇为匹配和吻合的。法典草案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一个尚待完成的作品、一座尚待完善具有无限可塑性的雕塑。法律永远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而法律的雕刻,也是一个类似于算术对圆周率的求值一样没有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