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幻灯片

默哀仪式彰显生命至上鲜明理念

王桂霞
2020-05-22 07:33: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5月21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与会人员集体肃立,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一分钟。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其中既有英勇抗疫的白衣战士,也有其他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陨落于病魔之下,令广大国民悲痛不已。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庄严时刻,与会人员集体肃立,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寄托沉痛哀思,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社会价值观,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据介绍,此次默哀仪式乃是新增程序,缘于2月19日全国政协提案管理系统中一份142个字的提案。该提案的提交者是来自总工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第二天就得到“急事急办”答复,这是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提交字数最短、得到答复最快的一份提案。由此可见,该提案契合民意,具有共克时艰、凝聚人心、振奋士气的重要作用,获得全国政协的认同,得以快速通过并予以执行。

  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会上举行隆重的默哀仪式,具有更深刻的意义。默哀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传递了一种价值观。通过默哀表明全体与会人员的鲜明态度,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也向国内外传递强烈信号,表明我国政府高度关爱国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各界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共同信念。

  我们都记得,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我国首次为平民设立的哀悼日。我们都记得,2014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开幕会上,与会代表委员全体起立,为3月1日晚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恐事件中的遇难群众默哀,这是全国两会开幕会上首次为普通民众默哀。

  经历了全国哀悼日、两会默哀仪式,社会各界形成认同,在发生重大灾难、暴恐等事件时,国家机关、重要会议为遇难平民致哀乃是应有之义,不仅是为了寄托哀思,亦是借此庄严仪式记录下历史,将其烙印在全体国民心中。疫情暴发之后不久,有人提议举行全民哀悼,随后国务院决定在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集体向烈士和逝世同胞表达深切哀悼之情。而今,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会上,庄重肃穆的默哀仪式,再次令广大国民为之动容,激发澎湃爱国情怀。

  从国旗为平民而降,到设立全国哀悼日,再到两会为平民默哀,每一次做出这样的重大决定,都彰显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深刻而生动的现实。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体现在举全国之力救治患者。疫情不会击垮坚强的中国人民,困难只是暂时的,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团结一心,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全面完成既定发展目标。

  这将是对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最好的告慰。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