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及百姓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认真值守,尽职尽责落实好民生政策,让该得到关照的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惠顾,尤其在贫困认定、伤病退休办理等领域,审核部门既要避免该惠及的人员得不到关照,又要防止有人浑水摸鱼,趁机占便宜。
据7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湖南省常德市一国有煤矿关停,市财政拿出800多万元,对煤矿企业之前退休的工伤和职业病患者发放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但有工人反映称,一些长期在井下工作并患有矽肺病的工人的名字不在补助名单上,而一些很少下矿的职工却领到了补助,部分职工档案涉嫌造假。目前,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市纪委监委已启动问责追责程序。
能否够条件领取补助金、能领多少钱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之所以出现令人质疑的情况,无非是标准失灵或混乱,而相关档案明显的涂改痕迹则给这起事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其中,要么有工作上失误,要么是亲疏有别、厚此薄彼背后有某些不可宣说的秘密。
新闻中的伤残补助金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几千元钱的小事,但对于当事伤残职工而言则是来自政府关怀、可能事关全家生活的大事;对于全社会而言,不只是一条生命力只有几天的新闻,更对地方治理、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举一反三的意义。
透过这一个案,我们有必要审视相关制度设计和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同,此类补助政策无疑更有雪中送炭的意义。新闻中提及的补助领取范围按年限进行划分,而对相关人员在年限上的争议,能否有更人性化的政策解读空间?对档案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修改痕迹等情况,能否有更合理的解释?
为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对于企业报上来的信息,相关部门有没有尽到审核职责?至少从此事件来看,相关部门对职工档案中关于工种的涂改痕迹,以及工作履历与矽肺病不沾边等情况,并未发觉异常。事实上,不少地方存在类似问题,不审而批,看个文件抬头就直接盖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应有的监督和纠错功能。一旦有错漏,公平正义的天平便会出现倾斜。
政策是温暖的,初衷是善意的,为何会在实施中走样,值得深思。让惠及百姓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认真值守,尽职尽责落实好民生政策,让该得到关照的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惠顾,尤其在贫困认定、伤病退休办理等领域,审核部门要摆脱“公章依赖”,既要避免该惠及的人员得不到关照,又要防止有人浑水摸鱼,趁机占便宜。
在“放管服”的背景下,多一些主动和创新,多一些因地制宜的意识与举措,是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期待相关方面用公正的调查结果,回应公众关切,让那些为国家建设、城市发展作出奉献的伤病退休职工得到应有的政策温暖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