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力量在病毒研究、防控手段、疫苗研发、疫情信息传播等环节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相比17年前抗击非典,“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尤为明显,大数据正在帮助我们构筑起坚实的防疫战线。
据《工人日报》2月10日报道,借助大数据,公众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者测量仪”自主查询自己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可以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同航班自动通知系统”自动获取疫情航班信息并向相关旅客发送疫情通知,相关部门可以提前了解本地区人员流动状况……在疫情联防联控、精准施策过程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数据技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趋势,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为执行提供便利。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争分夺秒的全民战争中,多一种手段助力防疫、早一分钟发布风险提示,就可能争取更多时间将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为更多百姓减少被感染概率提供可能。
我国大数据产业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数据质量,为防控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布局发展,我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电信运营商和各大互联网公司掌握大量用户信息,为运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提供了数据条件。
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各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拓了不少防疫用途,成效显著。比如,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的传染源,开启精准防疫提醒。浙江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全省涉湖北旅居经历的人员信息超过30万人,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寻找“隐性传染源”。12306票务网站利用实名制售票大数据优势,提供确诊病例车上密切接触者信息。
再如,开展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发出风险预警。据报道,电信运营商利用算法模型提供相关数据分析,通过对驻留、到访武汉及湖北客户进行流动分析和大数据画像,结合武汉重点医院、商圈、景区、校园和交通枢纽等区域,深化人口流动伴随关系分析,有力支撑了政府决策和预警处置。
还有,在保障供给、物资高效调度方面,大数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大数据的应用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有的省市畅通数据通道,启动政府服务事项“线上办”,事务处理“不见面”。很多企业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在线办公平台。教育系统提出“停课不停学”,推进远程教学。这些都展示了大数据给防疫工作带来的便利。
相较于传统的走访、摸排、登记,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运用于传染病防控和监测,显然更加及时、准确,也更加事半功倍。在国外,就有利用通话明细记录开展埃博拉病毒防控的成功实践。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力量在病毒研究、防控手段、疫苗研发、疫情信息传播等环节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相比17年前抗击非典,“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尤为明显,大数据正在帮助我们构筑起坚实的防疫战线。
事实上,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既考查着我们的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也检验着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和社会成效。
我们不妨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大数据治理能力,在大数据技术应用驱动创新发展方面,汇聚更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