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吴迪

严管厚爱,给基层干部更多抗疫勇气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2020-03-11 07:23:4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以“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问责机制,严管厚爱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少一些简单粗暴的问责,是夯实基层干部力量的需要,更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据新华社3月5日报道,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出通知,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实际、区别对待,善于把握好度、把握好政策、把握好差异化要求,防止执纪粗放和问责简单化、片面化;严格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限,科学精准稳慎有效监督执纪问责。通知细化了诸如轻微过错、紧急状态下主动作为而出现工作失误等六种情形的政策规定,旨在保护基层干部开展疫情防控的积极性。

  抗疫工作高强度推进,各地针对疫情防控不力的干部启动了问责机制。据不久前报道的数字,湖北武汉市已累计问责处理630多人。正如网友所说,“不把百姓生死当回事的干部都应该问责!”

  问责履职不力的干部自是必须,但与此同时,细化政策,惩戒该惩戒的,免责该免责的,也十分必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善于把握好度、把握好政策、把握好差异化要求”,是明确问责的分寸,是为了避免误伤用心出力的好干部,不让他们“好心不讨好、流汗又流泪”。

  保护基层干部抗疫积极性,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责任层层甩锅,一接到上级任务,即视为“烫手山芋”,急于出手推给别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的地方通过红头文件、责任状、担保书等形式,把责任层层压到了社区、村镇,下任务、发表格、要数据,出一点问题就要问责基层干部。于是,“表哥”“表姐”不得不“纸上抗疫”等怪象随之而来。

  二是问责泛化、简单化,容易误伤好干部。当前的抗疫工作中,广大干部如同棋盘上的“象马车卒”,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个棋局中,有的干部能力出众,工作成效斐然,也难免有的干部能力不足或因各种客观因素限制而力不从心。尤其是基层干部要时时与群众面对面,要处理种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错误,问责干部应当以相关的问责条例为依据,对照其行为后果来进行,不能仅仅出于“赶快平息舆情”或“让上级看我们很认真尽责”之类,而简单化地处理基层干部,要让被处分处罚的干部心服口服。

  “时时担责任、处处是雷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式的问责,其危害显而易见——让基层干部不敢干事。从长远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危害,比一时一地的工作失误更为严重。如果基层干部个个畏首畏尾,不敢担当和进取,那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比如,抗疫大局中,如果基层干部本想尝试的防控举措不去尝试了,本想创新的工作方法不去创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无疑将会面临更多困难。

  落实目标、推进工作,要求各地基层干部勇于探索,多一些尝试和创新,这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底气和勇气。正如在迷雾中行进,总要有人掌灯走在前面,在难免遇到一些磕磕绊绊时,我们应当去呵护这些开路人。一方面,细化免责情形,完善必要的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上为探索创新者鼓劲。另一方面,火线提拔等激励措施也必不可少。还有不少地方出台政策,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福利保障、职称评定优先条件等,都是有效的激励措施。

  诸多政策要落到实处,要走好“最后一公里”,一线基层干部是重要的因素。如果基层干部这一环节力量薄弱,纵使有再多问责,各项工作也注定无法推进。以“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问责机制,严管厚爱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少一些简单粗暴的问责,是夯实基层干部力量的需要,更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人物

  • 义行天下,陈庆丰们身上闪耀浙商精神

    做义利并重、富而思报的践行者,正是浙商的追求;以利和义、义利并举,正是新时代商人的底色。

  • 校长为何变“骑手”

    最后一公里决定了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用心和智慧,抓落实就是“试金石”。

  • 赞“特别的使命感”

    陈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少将军衔。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汶川抗震时,她是“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重要贡献;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她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新基因疫苗。

  • 战“疫”一线丨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

    呼叫值班医生,穿戴防护装备,跑进病房,投入抢救……争分夺秒,脚步匆匆,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的常态。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