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说,人的幸福感是边际递减的。今天的乒乓球迷们,自然无法想象1995年世乒赛来到天津时,国人那种快乐和兴奋,更不用说首次来到中国的1961年北京世乒赛。世乒赛最近十年已经三次落户中国(2005年的上海,2008年的广州和2015年的苏州),国人有些审美疲劳,甚至心生无聊之感,大抵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们轻慢世乒赛或乒乓球运动的理由。事实上,世乒赛依然热闹光鲜,我认识的球友甚至有请假专程去现场看世乒赛的,疯狂至此。据说,世乒赛期间,全国业余联赛同步进行,优胜者还能和专业选手过招。目下的苏州,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世乒赛再次成为乒乓界的大聚会。
更让人有些意外的是,组委会宣称,全球将有169个国家和地区转播苏州世乒赛,这一数字比2014年世乒赛时多了53个,创下新的纪录。乒乓球真的只有中国人在玩,只有中国人爱看吗?答案似乎远没有那么悲观。
毋庸讳言,当下的乒乓球运动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中国一家独大,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项目的推广,何况,在观赏性方面,乒乓球和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相比,先天不足。也正因如此,大家都在想办法,中国乒乓球的第三次创业,核心也是推广、“均贫富”。苏州世乒赛,一下子推出这么多跨国组合、跨协会组合,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看到双打赛场,操着不同语言的选手配对,不同国家的教练联袂指挥同一对选手,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虽然本届世乒赛,最大牌的跨国组合——“马可波罗”组合(马龙、波尔)已提前被淘汰,但这种“混搭”玩法,显然很受欢迎,下届世乒赛应该还会继续搞下去。
跨国组合、跨协会组合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放在今天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它却有多重意义——既考虑到了公平竞争,又鼓励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乒乓球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大家的交流,何乐而不为?从中国的角度,世乒赛金牌早已不算核心利益。跨国组合,牺牲的是部分金牌,但展示的却是国球的“软实力”和体育大国的责任,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有种言论,认为乒乓球项目无趣,观赏性不强,国家不应投入这么多,甚至有人直言,干脆取消算了。这些人忘了,在中国体育大家庭中,乒乓球是为数不多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项目之一。换言之,国球强大,不只是因为我们金牌拿得多,更因为我们软实力强——从技术到人才,从俱乐部建设到人才、技术的输出,以及在国际乒坛的话语权,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没有之一。如果说中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体育特色文化,我觉得,乒乓球绝对算得上。它的存在,不只是为中国多增添了几枚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体育的软实力。对这样的项目,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地珍惜它爱护它发展它,又何来打压甚至取消之论?
乒乓球的变迁其实昭示着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体育强国,中国体育不仅要保持硬实力、增强硬实力(在世界体育竞技舞台尤其是奥运会上的优势),更要发展软实力,比如体育人才、体育产业、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文化输出等。如果说硬实力体现的是体育工具层面的价值,软实力则更能反映体育的文化价值,更有利于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体育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就是通过它的软实力来实现的。
广州日报:“大考”已临近 大家齐冲刺 2010-06-02 |
张贺:中国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2010-07-23 |
检察日报:“春节申遗”折射传统节日文化式... 2010-02-12 |
检察日报:“春节申遗”折射传统节日文化式... 2010-02-12 |
文化传播 重在内涵 2010-06-04 |
倪洋军:文化“软实力”必须“硬”起来 2010-09-09 |
王 蒙:懂得文化,积极交流 2011-11-25 |
青 舟:发展文化不能靠“突飞猛进” 2011-12-22 |
钟 声:美国外交当超越“纠错” 2013-01-16 |
李娜引领中国体育“二次创业” 2014-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