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在颁奖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逯阳 摄
大概没有哪种国际大赛像世乒赛那样,总是能令国人气定神闲。幸福的世乒赛总是相似的——中国在团体世乒赛上输球还得追溯到2010年,单打丢冠则远至2003年。试问中国体坛,有哪个项目能如此霸气?国球之誉,真真实至名归。
或问,既然横竖都是中国赢,那球迷还看个什么劲儿?非也,一是可以看过程。从过程看,每届世乒赛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也总会有横空出世的黑马。比如2005年上海世乒赛放高球放死一众中国高手的梅兹,本届世乒赛把中国正胶发扬光大的瑞典大个子法尔克,他们带给球迷的惊喜和刺激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二是可以看中国“内战”。中国选手之间对决,球迷司空见惯,但一旦搬至世乒赛这样的大赛场,其精彩其刺激一点也不亚于中外对决,从惨烈程度看,则更非中外对决所能相比。
比如本届布达佩斯世乒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场比赛便都是两场“内战”,一场是女单半决赛刘诗雯对丁宁,另一场是女单决赛刘诗雯对陈梦,最终的结果大家知道了,两场“内战”成就了28岁的刘诗雯。她在经历三次世乒赛决赛后,终于破茧成蝶,一圆世乒赛女单冠军之梦。这个冠军来得晚了些,但正如刘诗雯所说,她的表现“值得这个冠军”。
刘诗雯可谓天才少女,19岁就夺得世界杯冠军,2009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就进入四强,职业生涯看似顺风顺水,但谁也没想到,随后的日子她过得并不顺心——2010年,女乒弄了个兵败莫斯科,刘诗雯正是事件的主角。2013年和2015年,刘诗雯两次杀进世乒赛决赛,结果都输给了自己人。尤其是2015年苏州世乒赛,她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对手丁宁意外受伤,反而打乱了她的节奏,最终把冠军“拱手相让”。这也直接导致她无缘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单比赛。过去一年多,她的状态也难言出色,甚至一度面临没有主管教练的窘境。本次世乒赛队内选拔赛,她也只是名列第五,是压着及格线来到布达佩斯的。但好在刘诗雯没有放弃。她直言在世乒赛封闭训练中,把自己练得“精疲力尽”。而这样的魔鬼训练最终成就了迟来的世界冠军。
没有谁命中注定就一定要拿到世界冠军,国际乒联也从不欠谁一个冠军,所有的冠军都要靠选手用实力、意志、勇敢、坚韧去赢得。而对于中国选手来说,他们常常感觉最难的不是打败外国选手,而是要踩着自己的队友前进,直至到达巅峰。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相爱相杀,不只是刘诗雯,所有的杰出选手都经历了这样艰难的心路历程。
刘诗雯曾在本届世乒赛半决赛后,回答现场主持人提问“更愿打陈梦还是王曼昱”时,笑言:“谁都不想打”。我感觉,这并非一句玩笑话,或许正是实话实说。中国选手之间的比赛,一是双方非常熟悉,技战术毫无秘密可言,二是没有教练临场指导,全凭选手现场掌控。选手更容易感觉孤立无援,没有强大的心理作保障,就很难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中国“内战”无比惨烈,皆源于此。
还能作为此种惨烈佐证的是,刘诗雯在本届世乒赛半决赛中,分别送给丁宁和陈梦各一个11比0。这不合常理的举动,却得到了网友一面倒的支持,大满贯得主李晓霞也送上了理解和尊重,刘诗雯更是搬出了乒协主席刘国梁来做“救兵”,说赛前刘主席就讲过,没有规则要求球员一定要让分,只有每一分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手的尊重,“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
有网友说得好,“连续打出11比0的刘诗雯,绝不是不慈悲,而是她太知道慈悲背后的结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指四年前的苏州世乒赛女单决赛,但显而易见,正是因为有那样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今天刘诗雯一分都不让的决绝。
竞技体育从不需要怜悯,理解运动员那样的决绝吧。11比0只是为了竭尽全力争取胜利,和敌意无关,也无损队员赛场下的友谊。据央视的新闻报道,刘诗雯在女单颁奖仪式候场时,就分别给丁宁和陈梦道了歉,而队友也纷纷表示“没事”。那一刻,几个小姑娘笑意盈盈的样子真的美极了。
队内比赛“让球”曾是国乒一种悠久的光荣传统,但自本世纪以来,“让球”之风日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残酷的队内竞争。从让球到相爱相杀,一方面是国乒更加强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对选手个性和个体利益的尊重,公允地讲,其实是时代进步的见证。所以,我相信,那一种刻骨铭心的相爱相杀,未来还会经常发生,并带给球迷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