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郭振纲-正文
【让工匠精神“生根开花”系列谈(一)】
精致成为一种“本能”
郭振纲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事业精心,工作精细,产品精致,团队精锐”——这是被称为在雷达上完成现代“核舟记”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胡胜的座右铭。一块块看上去不起眼的金属材料,在胡胜手中“蜕变”成精致的雷达零部件。

  “工匠精神就是做每一个行业都要很细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事情,不走捷径”——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高级技师裴先锋5年前登上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他的焊接技术技压群芳。

  精益求精,不仅仅是大国工匠胡胜、裴先锋的信念,也是各行各业众多能工巧匠的“本能”。

  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做到了每一道工序的精确。不急不躁,故宫的“宫匠”们心无旁骛、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打磨手中的文物;对精确、精准持之以恒,原版雕刻师马荣将人民币上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精确、精准、精致,这些精益求精的内在元素,在每一个大国工匠身上闪耀。通过他们的演绎,一个个精致如工艺品的产品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用心做好眼前工作,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不少人或许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大多没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对于工作,有的人满足于“交差”,有的人则追求卓越。同样的工作岗位,有的人成了专家,有的人却一直在“打酱油”。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对追求精致的大国工匠来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正是缘于对“诗和远方”的坚守,让他们不容易被各种诱惑干扰而偏离出发的方向。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意指一个人只要专注、专心学艺,普通人也能创造出伟业。因为精益求精,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发明的工具至今仍然为木匠们传承,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依然屹立在燕赵大地。虽然时代在变,岗位不同,但成就大国工匠的内核没有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变。

  让精致成为一种“本能”,是当下对工匠精神的透彻诠释。植入这种“本能”,心中有了对技艺的敬畏,工作就不再是鼓噪的重复,而成了有生命的过程。

  当下,不少人在孜孜以求成功的秘诀,而从大国工匠的成长历程,我们看不到成功的捷径。青岛港“金牌工人”许振超可以做到将巨大的集装箱放入船上或车中,不出响声,“无声响操作”成了他的一门绝活;给火车头“望闻问切”的洛阳机务段高级技师李向前创造了检修机车4000台零故障,维修、复检内燃机1万余台零质量问题的纪录。精确、精准、精致,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就是一项永不过时的成功秘诀。

  让精致成为一种“本能”,值得每个人坚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