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中国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在相关规则、资金、资源整合、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新华每日电讯》10月8日报道,这是一场你我皆置身其中的变化:每天两万多人进入老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近2.5亿,其中包括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10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人。从面向困难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年人,从保基本、兜底线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探索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
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46.3万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93%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搭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的“四梁八柱”,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心养老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基数越来越大的老龄人口,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安养的过程中,我国的养老事业依然面临不少短板。比如,九成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随着家庭的小型化,越来越多的子女难以负担,居家养老急需社会配套措施一体跟进;社区、机构养老网点虽然越来越多,但服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多样化养老需求;失能失智老人人数庞大,但合格的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渐趋完善,但资源整合依然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其中,有“未富先老”准备不足、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滞后的原因,有养老市场开发不到位、服务质量体系不配套的原因,也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养老事业认识不到位的原因等等。
确保中国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在相关规则、资金、资源整合、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
比如,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规则,保障养老事业有序推进;稳固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险基金保障体系,通过持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和调节不同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余缺,进一步优化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老的保障功能;进一步落实有关促进养老消费的政策,强化“银发经济”的消费拉动作用;调动市场整合资源的能量,促进养老设施合理配置,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开发更多更好的养老产品,让老人在养老服务选择和养老服务的质量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培训更多的养老护理员,解决好失能失智老人缺人照料、分担子女照顾老人分身乏术的问题等。
只有直面问题,多方发力,我们才能让已经步入老年的人在“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状态中体面老去,让没有跨入老年行列的人心无旁骛地工作和生活,避免陷入忧老的窘境。让每一位终将老去的人都能安心养老,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