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4月02日 星期一

【文坛扫描】“黑道”小说畅销的背后

艾里香
《工人日报》(2010年04月02日 007版)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黑道》、《打黑》、《黑道悲情》、《狱霸》……诸多黑道小说热销市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作品炙手可热

上世纪90年代,人们流行看港片《古惑仔》。而2010年,走进书店,《黑道风云20年》、《黑道》、《打黑》、《黑道悲情》、《狱霸:我躲猫猫的故事》等“黑道小说”扎堆热销,让玄幻、青春等类型文学黯然失色。

这其中,《黑道风云20年》以超过3000万的点击量创天涯杂谈版纪录,其纸质版四部已突破100万册的销量。

《黑道风云20年》讲述了1986年至今20余年来,北方某市黑道组织触目惊心的发展历程,书中提及很多不为人知的东北黑道第一手资料。作者孔二狗将黑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义气至上的“古典流氓”、金钱至上的“拜金流氓”、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和官商勾结的真正“黑社会组织”。

《狱霸:我躲猫猫的故事》曾入选新浪网“本周好书”,也是一部在网络上被广泛关注的作品。作者白露曾因“过失杀人”嫌疑入狱,先后经历了两个看守所、三座监狱。

素材如何收集

黑道小说的素材到底是如何收集到的?孔二狗说,因为父辈的交情,从小就和地方最大的“大哥”混在一起,感情极深,也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

孔二狗现在是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的高级经理,平时身穿西装,手提笔记本电脑,很难被人看出鼻梁被砸塌过,下巴被打断过,唯有手上被刀砍过的伤疤暗示着他的经历。据悉,孔二狗熟识多位黑道大哥,书中化名“赵红兵”的大哥大便是孔二狗的家族世交,孔二狗自幼在其庇护下长大,也因此结识了书中化名“张岳”、“李四”等多位东北大哥。

孔二狗目睹这些人从上世纪80年代的打斗,到如今离开黑道一线、退居幕后的整个过程,也熟知他们的“黑白人生”以及游弋于政商两界的始末。他表示,离开家乡就是为了结束以往的“黑道生活”。他所在的公司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的黑道经历,更不知道他是“孔二狗”。每当同事们热烈地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我都坐在一旁不动声色。”他说。

与前两部作品不同,作家何顿早在两年前就完成了《黑道》。他说,2005年前后曾热播黑色系列电视连续剧,自己看后感受颇多,总觉得这些所谓黑社会方面的电视连续剧和香港拍的黑帮电影,不是夸张得脱离真实,就是在创造一个弱智人的世界。何顿说:“写作《黑道》以前,我在大量搜集相关社会素材时,曾采访和拜访了一些黑社会人物。我想,黑社会的人物首先是人,我一定要塑造一个好到极致、坏到极点的人物形象。”

小说为何畅销

黑道小说的主人公几乎清一色都是“混混”,他们有时与兄弟并肩作战,有时与手足反目成仇,拼杀、争夺、生死是这些小说的主要内容,烘托起善恶、忠奸、义气与背叛等主题。这是一个大众并不熟悉的江湖。正是这种距离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读者对这些隐秘但确实存在的社会群体,或者说是社会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黑道小说往往隐藏着一些富有江湖气的快意恩仇。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并不希望自己身处一个原始的弱肉强食的混乱世界,但人性的心底却留有一丝对武侠世界和血性江湖的向往。读者就是希望在对这些书的阅读中得到满足。在这些作品里,道德评价高于法制评价,对人性的高尚与丑恶评价更单纯。虽然看完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但是看的时候那种痛快确实让人很上瘾。

评论家张闳认为,人们对黑社会的好奇和叙述一直都不少,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停留在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回归前香港的发掘,而是大写当下,将一度被遮蔽和压抑的东西显现出来,黑道小说的流行也可以看做对生活的一种省思。

是揭黑还是“学黑”

对于黑道小说的畅销,不少人表示担忧,他们担心那些打着“揭黑”、“打黑”旗号的书最终会变成教人“学黑”的书。就像当年的香港电影《古惑仔》,很多年轻人看后纷纷模仿其中黑道人物的言行,后果堪忧。

尽管很多黑道小说都着眼于社会变迁带来的人性变化,也都提倡真善美等优良品质,但这些东西在全部篇幅中所占分量很少,反而是一些犯罪、暴力、色情的情节描写非常详细逼真,并以此来吸引读者。而这些情节往往会给看过此类书籍的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记,甚至可能成为引诱青少年步入歧途的导火索。这种黑道书籍,使得读者忽略书中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探讨与思考,而去单纯追逐感官上的刺激。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