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新闻观察】忧虑于红色题材剧的娱乐化倾向

□朱四倍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09日 03版)

据《山东商报》6月7日报道,近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2011年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其中批评备案的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

红色题材剧娱乐化倾向,不是一天两天了,荧屏上披着主旋律外衣,行青春偶像剧甚至武打剧之实的作品并不鲜见。隐藏其后的原因很多,除了吸引眼球和攫取利益外,更多是对历史的肢解和对历史敬畏感的消弭。

红色题材剧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历史话题是民众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时下,为了迎合市场,一些制作者开始不遗余力向红色题材中加入流行、现代元素,情感戏增多,世俗气加重。

仔细观察可见,一些制作者并没有将红色题材剧应有的“革命”传统和情怀予以很好地发扬,而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单纯的消费品,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有学者指出,“当将一个物品作为消费品的时候,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它的交换价值,而往往对其价值、使用价值视而不见,物品蕴含的内在光辉、象征意义也在这时自动失效。”由此,当英雄人物平民化,反面人物人性化,红色题材剧所应具备的严肃性、革命性、经典性也随之被消解。当红色题材剧的本质和精华被遮蔽乃至被替代时,它还是红色题材剧吗?

一些红色题材剧打着英雄人性化、平民化的旗号,实际上仍是把红色经典当成消费对象,并且隐藏着矮化英雄、弱化英雄、丑化英雄的逻辑,最终失去了观众。

革命前辈也有感情,问题是这种感情以何种方式去展现,展现多少。“有爱可以,但别太离谱”,即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戏说度。举一个反面的例子,电视剧《林海雪原》取消了原著仅剩的一些经典元素,杨子荣变成了一个油滑的伙夫,最后死于无名小辈之手,反面人物都像弱智儿童般任人宰割,战斗场面也像捉迷藏或玩游戏。有学者批评:“与其说是《林海雪原》,不如说是《林海情缘》。在这样的桃色经典乃至黄色经典中,原有的政治教化功能自然轰然瓦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范式。红色题材剧的娱乐化倾向,值得深思。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