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模飞得更高更远插上丰满的羽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20周年座谈会举行
1992年以来,已培养513名劳模本科生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郑莉)“请允许我代表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的500多位劳模校友,向亲爱的劳模本科班道一声‘生日快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20周年座谈会今天举行,100余位往届和在校劳模学员代表济济一堂,为劳模本科班20岁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豪代表全总向劳模本科班举办20周年表示祝贺。
“我很庆幸,十多年的‘大学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劳模本科班2012级新生代表、青岛纺联集团“郝建秀小组”第九任组长姜玲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曾经目睹前任班长程波经过4年劳模班学习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她对大学校园充满向往。
而首届劳模本科班学员周刚虽已毕业16年,依然对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激烈的辩论场景、参天的松柏梧桐,记忆犹新。“对劳模本科班学子来说,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从这里,我们走向了更加广袤的天地,为我们的理想插上了丰满的羽翼。”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新老学员先后发言……掌声一次次响起。据了解,199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正式开办劳模本科班,免试招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截至目前,已培养了513名劳模生。经过4年本科学习,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劳模则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更加优异的成绩。
悉心聆听了劳模们的肺腑之言,陈豪深有感触地说,劳动模范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党中央非常关心劳模和重视劳模培养工作。全总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劳模本科班,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做好劳模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他说,做好劳模培养工作,工会组织责任重大。各级工会要按照王兆国同志要求,为劳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使劳模精神成为广大职工追求的目标,用劳模精神引领时代风尚,让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4年学习中,要成为有思想的人,有坚定信念的人,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陈豪希望,劳模班学员珍惜深造学习机会,并在毕业后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思想认识水平、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他还要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探索新规律和新思路,使劳模班真正成为助力劳模成长、关心关爱劳模发展的具体实践。
全总党组纪检组组长、书记处书记王瑞生,以及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全国产业工会、全总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