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榴园踏青记
阳春三月风光好,正是踏青好时节。
沿着206国道向北,穿过苏鲁交界处不远,万亩榴园就来到眼前。没有似火的榴花,没有满枝的浓绿,迎面而来的,是一棵棵铁干虬枝的石榴树,全无常见榴树的溜直与光滑,唯棵棵拧劲、弯腰、绽皮,疙瘩遍布,旁逸斜出,如虬龙,似卧虎,沉思凝重,沧桑奇崛,在草色遥看中倍显沧桑。
与别处景区不同,这里除了游人,还有农家。榴园深处,忙着剪枝松土的榴农,别着烟袋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童,悠闲漫步的放养鸡,伏地打盹的看家狗,袅袅升起的地锅烟,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桃花源”。
一把胡须的老人笑着告诉来者,这里是匡衡的老家。对,就是那个凿壁偷光的娃儿。他呀,小时“偷光”,长大了“偷石榴”,做汉丞相时将人家张骞辛辛苦苦从西域带回来的石榴“偷”回故里,不想却“偷”出了一方人间胜景。老人说,家家承包几亩地,年年中秋收石榴,石榴成了他们世代为生的庄稼。
老人的话一下勾起我的访古情怀。顺着老人的指引,沿园中小路蜿蜒向西十余里,在园中深处,我找到了匡衡墓。一封土堆,孤零零地立着几块残碑,除了“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几个大字,寻不到丝毫繁盛风采。匡衡墓紧挨着匡谈村,说是匡衡老家,可全村无一人姓匡,村中老人亦讲不清来龙去脉。倒是邻村传说,匡衡得罪了朝廷,满门抄斩,故后人隐去了姓氏偏旁,改姓王了。
故人杳然,榴树依旧。儿时大人常以“凿壁偷光”激励我们刻苦学习,今天终于来到了榜样的身边,感慨欷歔之余,心中陡然生出深深敬意。
在这东西绵延25里的万亩榴园深处,不止匡衡一人在休闲。东有抗金英雄岳飞穿过宋金大战的硝烟,来青檀寺养眼,与寺内高僧发出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怅惘;中有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著书石屋山泉;西有明成祖朱棣宠爱的权妃,一位来自朝鲜的异域女子,随朱棣征途香销玉殒,筑起“娘娘坟”,永远化作了一抹石榴红。
如今的万亩榴园,号称15万亩,品种50多个,个头均斤半大小,“石榴王”达3斤7两。2002年,该园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被誉为“冠世榴园”。
榴园深处恬淡依然。毕竟,那铁干虬枝的石榴树,经历了万里的去国怀乡,见惯了千年的春风秋月,早已有了不为世风所左右的抉择。任游人熙攘,任农人忙碌,它们早已反客为主,棵棵超然立于山间,惟一心汲山泉,化风雨,红榴花,硕榴果,带来无限生机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