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16日 星期一

工友打卡上班时,屏幕上显示名字和岗位;进场后,手机APP同步更新实时监管……互联网元素渐渐走进工地建设中

工地4.0街区的“时尚范儿”

本报记者 李娜 本报通讯员 李慧伦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16日 07版)

37岁的何进走出食堂,刚吃过2.5元的平价早餐——一大碗清粥和两个大肉馅包子,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工友社区的大门,朝街对面的项目部走去。

成都正在打造的地标性建筑绿地中心468项目,5年竣工后将以468米的高度成为中国西部第一高楼,但忙于为生活打拼的何进和他的工友还无暇顾及未来这一建筑可能带来的城市荣耀,令他们每日心情愉悦、倍感自豪的是工作在这一项目工地的舒适、体面、融入与存在感,这一切都要从工地上建起的4.0街区说起。

5月20日早7点30分,绿树、鲜花、鸟鸣、朝阳带来了清晨的气息,鳞次栉比的宿舍大门陆续开启,工友食堂里已经传来央视主播字正腔圆的早间新闻播报,洗浴室在蒸汽氤氲间不断迎接人来人往,洗衣房里工友们的相互揶揄与谈笑清脆响亮,公共厨房锅铲翻炒后不断有浓郁的家常饭菜香飘出……这是位于中建三局成都绿地中心468项目的工友社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的热闹图景,而接下来,居住在此的数百名农民工便在这样的融洽氛围中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工友社区与项目所在处仅一街之隔,但凡进出都要靠“一卡通”放行。网络实名制管理,这是项目起建时就立下的规矩,尽管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是“流水席”一样的短工时,只要进入468项目,都要办理“一卡通”,且必须以接受入场安全教育为前提。“嘀!”何进将钥匙串上制作精致的圆形磁卡贴近门禁识别区,闸门应声而开,外挂LED主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了他的个人信息——姓名:何进,班组:大仁劳务,工种:木工。而即便确认身份,安保人员仍不会轻易放行,他们会逐一确认工友的进场着装及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才允许工人进入项目。

就在何进等工友进场后,安装在他们手机上的“T+”项目掌上管理APP同步有了信息更新,准确通过这一互联网平台实时掌控项目持卡人数、进场人数、工种分布、安全交底情况的还有劳务班组长和项目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通过这一系统可实现对项目现场人员情况的实时监管。“农民工兄弟现在对这套现代化管理感到‘很时尚’,不仅自觉遵守,还相互监督。”468项目书记周杰坦言,建筑工地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为了让工友更好适应加入互联网元素的工地建设,项目部管理人员几乎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现在看来推行效果非常好。

“在过去,这样的工地生活是想都不敢想的。”何进是四川南充人,在云南、江苏建筑工地闯荡十余年后来到成都落脚,他和几位工友共同向记者回忆了先前多年在外务工的艰苦经历: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通铺、板房内冬冷夏闷气味混杂、洗澡冲凉全靠脸盆自助、换洗衣物房前房后屋里屋外随意搭晒,“农民出来一心想赚钱,也不敢奢望吃好、住好,以前过的就像流浪者的生活。”令何进和工友感到温暖的是,曾经脏乱差的建筑工地近几年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对此,《工人日报》记者在走访成都市大小建筑工地发现,眼下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都十分关注对工友生活区环境的打造,随着相关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