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认识中国:

读书之外,还要行路

本报记者 苏墨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7日 07版)

上周,从上海到北京,李零的新书《我们的中国》见面会都吸引了众多学者、读者前来分享“地理的中国”。

在分享会上,李零说道,中国作为文明漩涡,既有“中”对周边的吸引,也有周边对“中”的征服,随着周边不断地加入,与“中”融为一体——“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考古学家们对早期中国的形成已有许多争鸣,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研究和发现,有二里岗“中国”、二里头“中国”、龙山“中国”、庙底沟“中国”之说,问题越追越远,背景的背后还有背景,似乎难有定论。李零认为,“中国”概念的形成,关键是“两次大一统”,第一次是西周封建,终结了三代,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第二次是春秋战国纷争之后的秦汉大一统。

中国太大,内外矛盾丛生,自古已然。如何认识中国,对西方人、东方人都是一个难题。西周封建,文武之治,寄托了儒家的理想政治,基础是宗法制。李零说,从西周盛世转为东周衰世,关键在于血缘关系罩不住地缘关系,地缘关系大发展,家和国已经分离,必须有另外一套管法。秦取代周,秦始皇要树立三个方面的大一统:制度大一统、学术大一统、宗教大一统。制度大一统,秦朝很见成效,两千年来有目共睹;而学术和宗教方面的大一统要等到汉武帝时才得以完成,汉武帝是接着秦始皇的事业来做。到王莽时,汉武帝确定的祭祀制度又被废除,官方宗教和百姓信仰完全分开,所以从东汉以来,中国的局面一直是:有国家的大一统,但没有宗教的大一统。这与西方正好相反。

“大一统”是个几千年的大发明,也是几千年搬不动的大石头,体系严密,有利也有弊,中国人该如何面对?与大一统相对应,中国的民众自古就最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战各种天经地义,皇帝、鬼神、礼法等等,最终全都沦为失败者。没有殷周、秦汉之际的变革,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是这个面貌。

《我们的中国》书中宏观的思考,基于大量具体的研究。占全书篇幅最大的,是李零去各地考察的笔记,或结合笔记所写的文章,像汾阴后土祠、雍州、滹沱河、中国的山川祭祀等。他曾应山东电视台之邀,重走孔子走过的地方,行程6000公里,寻访了24个县市,回来后写成6万余字的《大地上的〈论语〉》。他还曾多次深入考察晋东南的上党地区,特别在老家武乡县一带,察看当地的文物、碑刻、古建,写了《上党,我的天堂》《上党从来天下脊》等六篇文章。他走了很多路,回来就写成笔记和文章,还要读更多的书。一边读书、一边走路,《我们的中国》大致是这样写成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