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一

“要坚持,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是李非应对任何挑战的秘诀

【人物点击】他,就这样征战“大铁”

本报记者 徐福平 本报通讯员 黄曦晨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8日 07版)

“坐火车时,经常会钻黑洞洞的隧道,你知道隧道是怎么修的吗?”从佳木斯回来、采访完李非之后,记者和朋友聊起相关话题,总会这样问。朋友们大多都是不知道。于是,记者就掏出手机给他们看猴石山隧道贯通时的照片和视频,讲起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2016年5月14日,10时18分,随着一声炮响,中铁一局承建的哈尔滨至佳木斯快速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重点控制工程——猴石山隧道实现全隧贯通。

“刚才这次爆破就彻底打通了隧道,现在空气对流,灰尘应该都吹散了,我们可以进去了。”约摸过了10多分钟,中铁一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哈佳铁路项目部经理李非递过来一顶安全帽。顺着隧道往里走,头顶上不时有水滴下来,脚下的小石头喳喳地响。

“这些水都是从岩石里渗下来的,有些有腐蚀性,不要抬头看。”

走到距离隧道出口1700多米的爆破点,岩渣堆成了一个小山丘。隧道入口和出口两面的工人们还在那儿,或是相互拥抱,或是摇旗呐喊。看到这场面,记者也不禁有点兴奋了。

一个电话的召唤

哈佳快速铁路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至佳木斯市电气化双线客货混运铁路,全长343公里,于2014年7月开工,工期4年半。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建成后哈尔滨至佳木斯的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其中,3410延米的猴石山隧道属于中铁一局承建的7标段,是全线最长的隧道、重点控制工程。

2014年6月,身在大连的李非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领导口头通知,他被任命为哈佳铁路项目部经理。

放下电话,李非有点懵了。

在大连刚买了房子,孩子的户口也刚迁到大连,开始上学了,想着就定居在大连了。可怎么又要去佳木斯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李非恍惚了好几天。

2009年,李非初到大连负责开发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不仅让一个亏损的项目实现了扭亏转盈,还在大连市接连承揽了几个大项目。“已经在大连站稳脚跟了,接工程也没问题。其实是不想离开的。”李非至今仍觉得很遗憾,“但调到哈佳铁路是组织上的安排,领导对我信任,我必须服从。”李非心里明白,自己没有选择,并且必须干好。

李非要去负责的是哈佳铁路7标段,全长52.83公里,是中铁一局在高纬高寒地区承建的最长的线路,也是目前在建的最大项目之一。佳木斯位于北纬46°31′至46°52′之间,属高寒地区,比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再向北提高了一个多纬度,这里的冻融地质难度不亚于我国首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李非知道,无论是工期进度还是工程技术难度,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挑战。

“不换思想就换人”

5月的佳木斯,白天的气温还只有10摄氏度,因为是地处祖国的最东北,是第一个看到太阳的地级市。不到4点,天就亮了。坐在项目部食堂里,二公司党委书记董高峰告诉记者,二公司是一局的困难企业,此前一些项目盈利能力极低,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局面。“这个项目是二公司在‘大铁’(大型铁路,区别于地铁)上止跌企稳的期望,全公司都在关注着。”

“之前公司在大铁亏损,主要原因就是项目管理较弱。”当记者问起止跌企稳的秘诀时,李非这样回答。

1971年出生的李非,是个山东汉子,这个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预算专业的工程人,有着较丰富的经营开发和市政项目管理经历。从2010起,他在大连市政和地铁市场上,由一个项目衍生出5个项目,带领员工在大连干得风生水起。由于“赚钱能力强”,所以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他被调到佳木斯担任项目经理。

事实上,除了刚毕业时到铁路工地当过技术员,他并没有大铁施工和管理经验。

来佳木斯时,李非给自己打气,“管理都是相通的,之前在市政的那一套管理方法在大铁也适用。”他的管理思路很简单,就是坚决杜绝不计成本的“打法”。

一开工,李非就和二公司总经理许志忠交流他的“打法”——除了强调生产,还要主抓物机、工经和财务管理,否则项目肯定要亏本。

他注重细节,管理方法也有点强势,“不管你以前的项目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要按照现在的规定来,不换思想就换人”。

算账上“门儿清”

34岁的物机部长韩海峰回忆说,2014年刚开工时,白天跑工地现场,晚上做核算做分析,每天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躺在床上还满脑子都是精细化、标准化。“压力山大”,有些顶不住了。“非总告诉我,要坚持,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是成绩,当年,在月施工产值上亿的情况下,物机部现场供应、材料管理一切顺利。

记者了解到,项目去年创下10.3亿元的高产纪录,超额完成业主计划101.4%的线路。中铁一局宣传部部长杨峰幽默地说:“我们希望今年底,非总回公司述职时,还要拿钱回来。”

任何一个铁路项目,物资机械是大头。项目65%至70%的资金都是它花掉的。李非认为,纲举目张,要将精力重点放在盯控上,如果把它抓住了,就是大的效益。比如项目每周例会上,物机部都要通报当期混凝土、钢筋等的消耗情况,是节余还是超了?节余了要通报到工区,超了又是什么情况。这样就逼着物资每天核算,如果核算不清楚,要找出哪个工序出了问题。

关于李非的“算得精”,项目总工程师贾贵宝举了一个例子,钻孔桩时很难控制混凝土量,但非总要求多出来的混凝土,不允许倒在工地上,要求先回到拌合站。回来的车在拌合站先向前插队,先消耗。因为罐车都是拉方量,不包月,司机拉回来,可以尽快再多拉一趟。这样,工地上就看不到那种一滩一滩的浪费混凝土的现象了。事实上,2015年年底结算时,混凝土只超耗了0.36%。

2015年,李非带领的项目部两次被评为全线信用评价第一,项目被评为黑龙江省铁路建设“先进集体”。李非个人也获得“火车头奖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