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一周书情】从序曲中感受父亲的荒诞 在节制中体悟集中营之苦

晓渔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20日 07版)

《序曲》

[英] 威廉·华兹华斯 著 丁宏为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代表人物威廉·华兹华斯的自传体诗作。作为与雪莱、拜伦齐名的传奇诗人,其诗歌理论被后世评价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1798年,在同为诗人的柯勒律治鼓励下,华兹华斯产生创作“哲思长诗”冲动,欲命名为《隐士》,可惜终未完稿。本书即诗人眼中《隐士》第一部分,在作者去世后出版,题目为其夫人所拟。全诗主要写作者的过往,从早年湖区经历写起,然后是剑桥大学生活、书的作用、伦敦的人间社会以及法国大革命对自我的影响。表面看,《序曲》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其副标题却为“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则意味着该诗虽为自传,却并不注重对外在个人经历叙述,而是以描写心灵成长体验为主。更被业内推崇的是,这一诗体出现,标志着一种全新诗歌风格的诞生,使得本诗也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当然同时也代表着作者华兹华斯个人的最高成就。

《爸爸》

[法] 瓦西利斯·亚历克萨基斯 著 刘璐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11篇短篇小说。书中的人物往往是记者、电影人、教授,他们几乎都面临一种饶有趣味有时甚至荒诞的极端情况。在第一个故事也就是与本书书名同名的故事里,一个陌生的小男孩管叙述者叫爸爸,而叙述者根本不认识这个男孩,这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当叙述者送小孩回家,孩子的妈妈又把他认作丈夫。这种离奇而荒诞的情形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中最平淡而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和境况变化。作者力图用简洁幽默的语言讲述人生的奇遇,试图表达人类内心世界不易被他人察觉的一面。

作者瓦西利斯·亚历克萨基斯1943年出生于雅典。他会用法语和希腊语写作,先在希腊服兵役,后移民于法国,做过记者和漫画家。《爸爸》于1997年获法兰西学院短篇小说奖。2012年,其全部作品获法语文学奖。

《这就是奥斯维辛》

[意] 普里莫·莱维 著 沈萼梅 译

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证词合集,由身为化学家的莱维及其奥斯维辛狱友、外科医生德·贝内代蒂共同整理撰写。书中收录1945~1986年间各界的证词,既有两位作者自己所叙事实,也有其他被囚禁、迫害者乃至施暴者家属的现身说法,真实有力地反映了集中营里囚犯们的非人生活。诚如作者莱维所言,“执着地修正自己可能出的差错,常常会赋予搜寻真相的人一种身份,而它胜过单纯的证人身份”。而这些证词也成为必不可少的记忆,成为后人反思历史和人生价值的依据。

作者普里莫·莱维是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作为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因此被评价为“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却反而充满了活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