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高谈阔论】时光隧道中的阅读体验

冷荞麦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6日 03版)

睡眠困难的日子久了,精神头持续涣散,终于迎来了阅读理论书籍费时耗力的时段。

然而,在持续不读书一些日子后,把时间交给电视的我,感觉更无趣,手机拿起来瞄一眼,然后放下,又拿起来——这样的状态也不是事儿……为了消磨时间的无聊,重新翻开了书:翻读故事和情节曾经很熟悉,预判不费脑子的小说。

比较意外的是,尽管知道下一页将出现的场景,将是些什么人和物件儿,但在句读过程中,自己仍然能够收获新的认知。这让年届60的我很是欣慰,显然俺还没有老。

不过,说到典籍的重读,时光隧道中的绵延,于我来说,比局限于某一时刻的连续翻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先说中学被老师蛊惑读的《红楼梦》。如果不是本人有翻书就会强迫自己扫到最后一页的恶习,那时的我不可能读完这部书,因为“真没啥好看的”。到了大学,屡屡接触到各类达人名士对之的鼓噪,于是感觉自己文化水平有进步的我又读了一回,可仍旧不喜欢。虽然作者笔法神采仙逸,而且每一篇章内,可以说国学“玩具”无处不在,可文中两个我觉得应该是好人的家伙,也就是说真话的薛蟠和焦大,被描述成垃圾人物,我觉得这实在不合适。年过30,又翻了一次,虽然仍旧没觉得里面的诗有吸引力,但《红楼梦》的好,我看见了。可那些津津乐道该书的人,真的读懂了吗?院子里精致、美好,甚至很容易让人念想的情趣生活,和各类角色,细论起来,不过是“游戏”设计者给出的虚幻画卷,人家不经意地按一下任意键,幻化的梦境就灰飞烟灭了——人们到底醉心书中的什么东西呢?

再来说另外一个反复玩味的阅读体验。大学期间接触到海明威后,滋生出了钦佩情愫。与《红楼梦》相比,简单直接的语言风格是一方面,另一层次,是海明威老师的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种说法很是诱惑人。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情结,我翻阅了能够找到的所有海明威汉译作品。工作若干年后,有人问我喜欢海明威什么?我的回应还可以是之前的影像投射。可想到这个家伙居然会自杀,觉得所谓“男子汉”的塑像,显然内心里缺乏必须有的坚韧和刚强,和鄙人建构的相关形象相去甚远:人不怕死不算英雄,不惧怕生,才是真正的汉子。

想着这件事,也想着或许俺只是被误导才情系海明威的。于是,转身又看了此人的文字,确实没太多“男子汉”痕迹,即便捕鱼的老头很厉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海明威仍然不能祛魅。

很多年以后,年届50岁,我再一次学习起《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来。经过岁月的洗礼,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心倾这个“硬汉”了。真正的爷们儿,和敢于往自己脑门儿上拍砖根本不搭界,而是必须有独特的视角。我之所以喜欢海明威,正是因为他可以带给我未曾清晰看见的人像和世相,他可以将很多自己似曾体验、感知过的情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整合成清晰且可以理解的画卷,甚至将这些“意境”,雕琢成“现实的世界”。

哲学家说,同一句话,不同年纪的人说出来,其内涵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回到书籍的阅读,实际上也是如此。现实的生活阅历会改变人们曾经的认知理念,曾经为之辩护的观点,可能会沦为批判的对象,而在时光隧道中的摸索前行,不光会逐渐积累起认知进阶所需的智识,而且很可能会改变看起来曾经很完备的判断坐标,甚至让你充满自信的眼神变得迷惑——人,也可能因之而很宽容,会因之觉得自己更渺小、更无知……

这些,是我个人半生光阴中的阅读体验,也是阅读生活中能够获得的、最基本的确定性——如果不是唯一确定性的话,就像陈词滥调“我只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所说的那样,越读书,越感觉自己所知越少。

那么,我们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想来没有人出于让自己变得更无知的古怪目的去读书。个人认为,虽然不能免于“无知”,但通过阅读,我们能够避免前辈的更无知,也即是说,尽管不能找到抵达彼岸的最优路径,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规避糟糕的人生旅途。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