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多举措创新农民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9日 07版)
本报讯(记者李丰 通讯员朱建林)“在我们社区,一共有76户脱贫群众、农民工家庭在支部的帮助下获得了就业岗位,平均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为了让他们安心就业,社区还成立4点半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场所。”4月26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河滨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玉林说道。
据了解,河滨社区居民大部分为搬迁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大多靠外出务工谋生。针对这一情况,仁怀市加大政策激励,积极探索村(社区)集体领办企业,优化服务型党工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遵义市结合城市解困、城市党建工作,按照“外出就业有组织、依法维权有保障、返乡创业有平台”的流动农民工“三有”服务原则,在农民工党建工作创新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建筑业是农民工最为密集的领域之一,遵义市进行大胆探索,将与项目有关的指挥部、项目部、施工单位、镇、村、组的流动农民工党员整合组建联合党支部、联合工会,指导项目对所有农民工实行台账分类管理,协调项目业主、施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签订有关工资、医疗、社保、伤残保险等协议,形成以项目党建为特征的农民工党建新模式。
同时,遵义市还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农民工外出务工较多的城市,创新推出流动党支部、工会维权联络站,把司法服务、党建、工建搬到工厂车间、楼宇码头,通过微信群促进互动了解、上门服务和依法维权,真正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在异乡的“温暖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