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观点撷英】“稳经济、保就业”专家谈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11日 07版)

日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劳动与民生论坛”——“稳经济、保就业”夏季论坛在线上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力供求形势、青年人和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打造积极就业政策3.0

积极就业政策3.0的内涵是统筹运用一系列宏观经济工具,通过对积极就业政策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位置的调整,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树立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打造积极就业政策的任务包括:一是与长期增长对应的就业创造,科技革命下包容创新驱动和就业友好的产业政策;二是完善和充实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三是缓释结构性和摩擦性矛盾,公共就业服务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常态和组成部分;四是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周期性失业,实施就业目标制。

——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蔡昉

中小企业的就业景气变动及政策应对

要围绕就业岗位创造等问题,分析中小企业的就业景气变动及政策应对。建议提升中小企业的岗位创造能力,通过政府与培训平台构建合作模式,定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应用和培训服务;扩大“见习计划”范围,提高人才培养与实践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对中小困难企业延后还债期限,保企业生存;研究构建低收入家庭群体收入申报系统,“保就业”和“保生活”并举;充分利用劳动力调查数据库,制定更为精准的就业促进政策;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强各项重大经济和社会政策出台前后的就业效果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

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与对策

当前关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观点和讨论,其结果可能会因数据使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政策、社会环境以及服务等因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很大。今年就业面临着较大压力,劳动力需求总体走低,失业率一度上升,但目前已经开始下降,新增就业等其他指标相对稳定。下一步,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战略和政策。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共同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工具,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 莫荣

稳就业关键在于解决好青年人就业问题

当前就业政策的着力点应是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从供给层面看,高校毕业生、海归留学生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短期供给激增。从需求层面看,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劳动者技能和岗位匹配程度看,人岗不匹配已成为青年人就业矛盾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来看,要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市场主体;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建立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本体系;加强就业保障,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强化劳动权益保障。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车伟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底层逻辑

目前,高等教育内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把握这种变化,有助于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高校毕业生中理工农医专业毕业生占比大幅下降;二是高等教育招生性别差距出现逆转;三是一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四是高校毕业生期望的工作岗位与实际存在差距。从中长远来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关键是要使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实现更好地衔接与互动,增强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稳定性;合理分担女性生育成本,缓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毕业生要动态优化就业预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赖德胜

城市群劳动力集聚的空间经济效益

劳动力空间流动和集聚是空间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的交叉学科领域,不仅涉及流动劳动力本身的生存发展问题,也涉及区域城市发展,是决定未来我国劳动力供需的一个重要现象,应关注劳动力空间上的流动布局。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是由大中小城市通过交通信息链接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劳动力集聚并非越大越好,随着集聚程度扩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它的效益是递减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学科负责人 童玉芬

(张菁 整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