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就业
每年春节之后,都是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的一个高峰期。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节后招工复产呈现了新年新气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正在全国联合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回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供需两旺。
不过,在招聘求职供需两旺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岗位处于缺工状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其中41个职业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如汽车生产线操作工、车工、焊工,30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如快递员、餐厅服务员,还有23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起来,可以发现这个缺工排行榜是“两级分化”的,缺工岗位要么是从业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因为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不佳而让求职者望而却步,要么是技能要求较高的生产型岗位。一方面高技能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扩充,另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有效提升和改善。
一方面是有的岗位缺人,另一方面是部分大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面临对口岗位不足,化解这样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短时来看,需要有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稳住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活力,毕竟,它们是吸纳就业人群的主力。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就业监测分析,分类细化政策措施,使就业支持体系更为精准有效,稳住就业基本盘,对于困难群体要健全就业兜底帮扶机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工作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局部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整体的,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联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关乎着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最终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而发展实践需要发展理念来引领。
从长远来看,要以新发展理念看待结构性就业矛盾,更要以新发展理念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在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助力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对传统低端制造业提质升级,提供更多符合劳动者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减轻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生产制造类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升劳动效率,也要完善劳动保障机制,兼顾各方,在提升劳动者劳动待遇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待遇的同时,维护劳动者权益,为其综合发展提供支撑,持续打造更为友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共同富裕。
而对劳动者个体而言,应当认识到产业变革正在影响着就业市场,变局正在发生。要不断提升技能,特别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劳动技能。当然,有关方面也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完善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