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工作室里的创新密码

本报记者 邓崎凡 本报通讯员 侯娜娜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15日 05版)

赵春青 绘

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二公司的马昊博创新工作室里,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摆满了整面墙壁。这个成立于2016年的创新工作室目前有16位成员,马昊博和团队的创新密码都藏在这间工作室里。

2009年,马昊博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从技术员、技术主管一步步成长为创新带头人、运营管理部经理。十几年以来,他先后参与了新菏兖日铁路、包西铁路、汉宜铁路等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历练中不断成长。

刚进公司时,马昊博被分配到新菏兖日铁路项目部。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复杂的施工环境、高标准的施工技术要求,还是让这位职场新人如临大考。

“在工程单位,关键是要熬得住,不然什么都学不到。”导师的叮嘱,让马昊博下定决心和工地“死磕”到底。跑现场、查图纸、学规范,他认真总结技术要点与施工心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师傅请教,还把难点问题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有空就翻看。短短6个月,他就成长为京九项目的一名技术主管。

技术积累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2016年,马昊博参与朔黄铁路扩容改造工程施工。朔黄项目属于既有线施工,施工时间有限,任务繁重,重载铁路直接供电改AT供电、腕臂及承导线更换等施工难题接踵而至。他带领技术团队潜心钻研,经过多次比较实验和方案优化,对隧道侧壁施工梯车等施工工具进行优化,这些施工“神器”确保了现场施工如期完成。

同年,马昊博创新工作室成立。马昊博和他的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BIM技术在“四电”工艺细节的应用、牵引供电设备二维码信息应用、刚性悬挂接触线脱槽监测等技术研究,解决了若干现场施工的技术难题,有力推进企业降本增效。眼下,工作室正紧锣密鼓地围绕智能牵引变电所、同相供电等施工技术攻关。

“传帮带”效应在马昊博创新工作室不断显现,工作室培养出了多名技能人才,他们为郑太高铁、太原地铁、新白广城际等项目的施工技术保驾护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马昊博创新工作室共获得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部级工法4项、省级工法6项,还多次获得BIM应用大赛奖项。马昊博个人也获得了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十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十大电化工匠”等荣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