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热点思考】优化创新工作室建设 为劳模工匠人才培育厚植土壤

李岩 任超群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04日 07版)

●观点

通过构建创新工作室提质扩面机制、优化技能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协同动力,进一步推动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展,为劳模工匠人才培育提供丰厚的土壤。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人才是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队伍。中国工会十八大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精神和奋进力量”“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

劳动模范身上凝练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大国工匠身上凝练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强劲内核,赋予了新时代劳模工匠人才更为艰巨的发展使命:劳模工匠人才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以劳模工匠人才领衔的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和抓手,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在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是加快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人才基础,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目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万多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97家。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其丰厚的创新土壤、集聚的创新能量、丰硕的创新成果,迅速成为党政支持、企业欢迎、职工拥护、工会有为的创新载体。

新时代新征程,应通过构建创新工作室提质扩面机制、优化技能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协同动力,进一步推动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展,为劳模工匠人才培育和发挥作用提供丰厚的土壤。

构建创新工作室提质扩面机制,搭建劳模工匠培育体系

一方面,构建以产业链韧性提升为基础的创新工作室融合体系,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环节上扩面。应围绕产业链关键节点创建创新工作室,进一步细化创新工作室的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产业链劳模工匠人才、研发服务、市场及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充分考虑技能人才培育策略,深度挖掘劳模工匠人才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堵点”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梯队,促进“劳模工匠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引领人才培育”的“产业—人才”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提升以产业连接能力为基础的创新工作室发展效能。应进一步加强跨产业链上下游、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拓展更宽范围的技术创新空间,推动联盟联合培养人才,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劳模工匠人才为主体的技能人才“链式网络”,提升联盟主体功能。应强化创新工作室、企业研发机构、工程部门的多向合作,让创新工作室参与到企业重大项目的攻关中,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发展体系。

优化创新工作室技能传承模式,畅通劳模工匠培育通道

一方面,应推动技能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化创新工作室“名师带徒”模式,由“一师多徒”转化为“多师多徒”,由“单工种带徒”拓展为“多工种带徒”。聚焦企业生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围绕新产品开发的新工艺、新工法,建立技能研讨机制,定期对生产关键任务和瓶颈问题进行研讨,总结提炼最优技术方法,提升关键核心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依托类型多元的劳动和技能竞赛,通过专业化项目指导,将工作室创新创效、技能人才发展、技能传承有机对接,进一步释放技能人才创新潜能。

另一方面,应推动技能传承模式的数字化应用。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变革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创新工作室数字技能数据平台,将不同工业场景中实际的机理模型、数值参数、程序配置全面纳入平台系统,把工作室领衔人的技术技能及操作经验打造成固化的程序、场景及数据,进一步优化技能传承模式。同时,把熟练掌握数字化知识、技术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重要培训内容,培育既具备技术技能又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激活创新工作室社会协同动力,拓宽劳模工匠发展空间

创新工作室的产生、成长、快速发展与技术变迁密切相连。同样,劳模工匠的成长发展作为一个涉及知识技能、生产实践、社会政策等不同领域、不同要素的系统工程,需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实现。因此,应基于劳模工匠人才技能形成发展规律,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工会、劳模工匠多元参与的社会协同体系。首先,应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感召引领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劳模工匠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产业工人集智创新、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其次,企业应推动创新工作室与人才培养、生产效率、工作流程优化、技术更新等方面的贯通发展,不断提升创新主导能力。再次,社会要围绕劳模工匠成长构建起有效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为劳模工匠成长提供技能提升机会与发展空间。工会应构建“平台搭建,制度创新,政策支持,激励保障,沟通协调”的工作格局,切实用“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方式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提高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进一步促进创新工作室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