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观点撷英】推动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7日 07版)

5月18日到1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学科、学术与话语”。与会学者围绕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与时俱进、青年学者如何做好社会保障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研究中国的社会保障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需结合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历史、制度和形态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为全球提供了新的参考范例。社会保障应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和国家五个层面进行探讨,其中个人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家庭网络在社会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是重要的保障平台,单位等社会结构单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有着独特地位,国家层面则涉及制度、政策、技术、执政方式和组织力量等方面的建设。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践和创新,特别是应对超大规模人口的社会保障,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 林尚立

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科技能力显著提高、超大规模优势突出、人力资本综合竞争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等增长新机遇。今年经济工作部署强调统筹协同保增长,发展数字产业和绿色产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和推进高水平开放,尽可能做到量与质相统一的增长。中国正处于疫后恢复、结构转变和国际环境多重冲击的汇聚时期,拥有传统优势和新优势并存的有利条件。今后几年,经济工作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统筹多方政策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协同多方主体稳定和加强经济全面向好的势头,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江小涓

社会保障正处在理念、范式和政策工具的变革期,从理论层面出发,首先,要关注社会保障对象的识别问题。在人工智能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社会保障对象的识别标准,提供更加普惠和托底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应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的原则。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新常态下,应优先考虑保障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此外,应将社会保障和就业相结合,在积极实施促进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失业保险。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顺应公共品边界变化的规律。未来,我国应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和健全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 蔡昉

青年学者在从事社会保障研究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学术之道以德为先。学风正则学问兴,学风不正则学问偏,做研究应保持诚实严谨的态度,讲真话、实话,共同建立起健康公平的学术环境。二是大道理管小道理。在学术研究中应始终遵循社会保障中宏观的、长远的、普遍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念。三是真理越辩越明。研究贵在“和而不同”,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声音,碰撞出思想火花。四是努力成为头脑敏锐、理论扎实的研究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关注本领域与其他学科的前沿动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学习借鉴国际社会保障的理论与经验,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 宋晓梧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实践波澜壮阔,但在成就巨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我们需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这些都为青年学者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与肥沃的成长土壤,也提供了前沿的研究课题。要增强社会保障青年学者对大时代发展的适应性,并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社会保障青年学者也要立足中国实践做出一流学问,扎根祖国大地写出有价值的好文章,同时牢固树立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社会保障专业价值观。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张菁 整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