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一

一线职工用绣花功夫造出“钢铁巨龙”——

超大盾构机背后的小故事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陈天宇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5日 07版)

迎着初夏骄阳,一台6层楼高的盾构机赫然屹立在山东济南重工集团厂区内。眼前的这个大家伙,总长163米、重约5200吨、最大开挖直径17.5米、装机总功率12580千瓦——这就是全球在建工程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标志着“济南造”盾构机总装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次次技术突破的背后,凝聚着众多济南重工一线产业工人“奋勇向前 永不回头”的精神,浓缩着一个又一个立足平凡岗位追求卓越的故事。

从钳工学徒到大工匠

“你们来得及时,它一会儿就要被运到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现场了!”记者见到济南重工集团盾构一班班长周生保时,是“山河号”下线的隔天,他正在盾构机前一边指导工人进行刀盘拆卸,一边欣赏着这件庞大却精致的“艺术品”,眼中满是骄傲。

这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盾构机是周生保带领团队组装完成的,而曾经的他,只是一名车间钳工。周生保介绍,1995年他刚参加工作时,从事的是装配钳工岗位,那时这个厂子叫济南重型机器厂。该厂经历数次转型升级,面对泉城济南大规模建设地铁的需求,他们接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生产大型盾构机。

周生保被分到了流体组,负责盾构机预组装及现场装机任务。他和同事们不断钻研,助推“济南造”盾构机水平走到了全国前列。2023年9月,周生保走到聚光灯下,被授予了济南大工匠荣誉称号。

90后大学生成省级技术能手

2017年,济南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推进,济南重工的盾构机生产订单也随之激增。这一年,90后小伙张旭来到了济南重工的一线车间。

“走进车间第一次看到这条90多米的‘钢铁巨龙’,太震撼了!真的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张旭被委以重任,担任盾构机组装车间电气专业负责人,负责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全身“神经中枢”的安装与调试。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张旭想都没想,就接下了这项工作,但刚刚毕业的他,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也曾一筹莫展。张旭白天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接线检查,晚上自己到办公室彻夜研究电气图纸。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旭反复总结实践经验、学习理论知识,全面熟悉了业务,成了一名优秀的电气负责人。

2023年3月,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举办盾构操作领域职业技能竞赛。最终,济南重工该项目参赛队员拿到了一、二等奖,张旭本人也荣获了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奋勇向前的“济南造”

2022年7月,济南市黄岗路隧道举行开工仪式。作为打通下穿黄河最大直径隧道的关键重器,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生产任务交付济南重工,这就是后来的“山河号”。

“山河号”盾构机的直径接近常规盾构机的3倍,随之带来的是更大的装配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济南重工将原来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改为了分段式拼接,误差要求达到毫米级。

“办法总比困难多,人多力量大!”周生保利用下班时间召集班组成员,大家不断碰撞想法、集思广益,并通过反复试验更换吊装吊具和调整吊环长短尺寸来演练,最终确定了吊装方案。

“17.5米超大直径盾构机有近2万条线路,是常规盾构机的五到六倍。”张旭介绍说,所有的线路都需要人力一根根地从电控柜拖拽到指定位置,这就得花3个月的时间,其中线路排查最为耗费精力。为了节约线路排查的时间,张旭将整台盾构机的机械图纸、液压图纸等全部集中起来,用5天时间翻译好内容,又抱着它们一天上下跑三四十趟楼梯进行现场确认。

5月19日,全球在建工程最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在济南重工成功下线,配以刀盘上瑞兽麒麟的国潮涂装,向世界呈现了一张亮丽的“济南造”新名片。

“山河号”“泉速2号”“济重062号”……今年4月以来,一批批盾构机在济南重工陆续下线并投入到城市交通建设。周生保和张旭暗暗立誓——要让“济南造”盾构机走向世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