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忆端阳

钱红莉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0日 08版)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说的正是端午时节。

最近的菜市里,乡下大叔们拉来一车一车的艾蒿,凝绿滴翠,芳香十里,将鸡鸭鱼肉的腥气一扫而尽。三四秆艾捆成一把,五元一份,另赠三两株香蒲。买菜之余,拎两把艾,放在小电驴踏板上,一路香喷喷地骑回家,分别插在南北阳台防盗窗上,进进出出间,香风细细……这样的仪式感,让人重回童年。

吾乡一直讲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河边自古多柳,家家户户菜园里也总有一爿艾。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来新发,至仲夏葳蕤成片。端午前一日,拦根砍下,来年,依然葱绿一片。年年复年年,无穷尽矣。每当大人将艾砍回,堆放于门口,我们小孩子早已心有灵犀地自河畔割回香蒲。抽香蒲三两株,与艾五六秆,合二为一插于前后门的门楣上,连猪圈的矮门上也不忘记。香蒲叶,椭圆尖长,酷似宝剑,以形赋义,故作祛魔之用。赋予古老节气以魔幻的神话色彩,也是古老中国一以贯之的浪漫主义了。

艾蒿不仅可以驱蚊虫,还有另一层药用价值。《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我家南北阳台上的那两把艾,与我们一起过完端午后,会渐渐萎枯,慢慢脱水风干,呈现一片苍枯之色。将其折断,包裹于塑料袋,储藏起来,留待梅雨季泡脚。

麦收高温盛,插秧梅雨来。端午过后,气温骤升,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漫长的梅雨季,达月余,高温高湿的环境,令人疲乏无力。倘夜里以艾水泡泡脚,最能驱除寒湿。半桶温水,丢进去几小节陈艾浸泡,俄顷,药香气四溢……双脚放进去,泡至浑身微微出汗为止,擦干水,整个人简直轻松一大截,连一双脚都是香的了。

童年印象里,大人对所有节日皆珍重待之,端午更不例外。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充满着仪式感。比如我母亲,总是要等到立夏当日,才会着手腌制鸭蛋,为的是端午节的餐桌上,不能缺少一盘咸鸭蛋。

立夏当日一早,母亲自杂物间取出一只菜坛,那里储存有凛冬时节采回的雪——她每年都要腌制雪水鸭蛋。大雪纷飞之际封存的满满一坛雪,待到立夏日开启,只剩下半坛清冽冽的雪水。放适量粗盐搅匀,几十枚新鲜鸭蛋洗净,一枚一枚轻轻放进去,最后再撒一勺盐封坛。坛口盖一张新采的青绿荷叶,用细麻绳扎紧,移坛至阴凉通风处,静静等待。

人们在乡下,向来遵循着节气过日子。鸭蛋沉浸于雪水中,自立夏到小满,再到芒种,历经一月余,迎来端午,咸鸭蛋即成。捞出几枚,煮熟,一枚枚,趁热拦中一刀,散作两瓣,红油吱吱。蛋黄尤为可口,咸香沙糯,吞咽快了,还噎人。

除了雪水鸭蛋,粽子自然少不了。两广、川渝一带包粽子用的是箬叶,吾乡地处丘陵,河流纵横,芦苇遍地,我们裹粽子,多采苇叶。取宽而长的叶片,剪去叶稍,洗净,清水中煮沸,激发出更加浓烈的香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乡下日子不甚富裕,大多人家裹的是白米粽。

端午头一日黄昏,母亲裹好一锅粽子,放铁锅中烀熟,就着灶洞余温焖上一整夜。翌日清晨,锅盖揭开,成就着一道魔性美食。芬芳四溢,气息馥郁的苇叶携手糯米,于沸水中数小时涅槃,慢慢分解出糯米的支链淀粉,香得更上一层楼,宛如童年的小号一路吹来了中年。

白米粽适宜凉吃,略微蘸点白砂糖,入口历经四重滋味:甜、糯、韧、香。小时候的我吃粽子,会将剥下的苇叶爱惜地留下来,甚至会将整个脸扑上去深嗅。这种平凡植物经碳水化合物的长久滋润而激发出的香气,如此摄人心魄,令浑身每个细微触觉次第张开,并深深接纳下来,肺腑肝肠似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从而有了一次次自新。

如今,端午前夕,超市、菜场里,各样馅料的粽子层出不穷,排骨粽、肉松粽、酱肉咸蛋黄粽、蜜枣粽、豆沙粽、红豆粽……应有尽有。然而,我兀自热爱白米粽——童年的味蕾永垂不朽。

多年往矣,依旧热爱闻苇叶的香气。是童年的气息追随半生,它一直流淌于我的血液中,不增不减,被岁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终将跟随我一辈子。

七岁以前,我一直跟着外婆生活。记忆里,每一年端午,她烧好午饭后,总不忘自屋檐下挂着的一把新蒜里揪下三两颗最大的,埋在灶洞余温里焐着。等一股特异的辛香四处逃逸,蒜便熟了。外婆用火钳自灰堆中一颗一颗夹出,趁热剥去焦黑外皮,一瓣一瓣掰开,轻轻吹一吹,喂到我嘴里面。新蒜中原有的硫化物分子,被高温炙烤殆尽,唯余一派糯香。

烧新蒜,是童年的我吃到的最美味的零食之一,至今的味蕾上,余韵犹存。外婆总说,在端午这天吃过烧熟的新蒜,往后一年里肚子都不会痛的。

每临端午,我的味蕾不免昔日重来,总是遍布新蒜被炙烤后的辛香滋味——这也是一条注定没有尽头的回忆之路。

外婆故去多年。我不曾回过故乡,却不能阻止她常来梦里看我。

自从有了孩子,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珍重地对待每一节日。端午的餐桌上,一定有咸鸭蛋、粽子,也要摆上桃李杏樱桃等各类水果。余外,特意拿出一只细颈骨瓷,注满清水,插上几朵栀子花。

栀子花是我的童年之花,抱蕾深青,花开而白,芳香馥郁,它同样也是端午之花。

端午时节开花的植物中,除了栀子、蜀葵、美人蕉,还有木槿。这几日,小区底楼人家一排排木槿篱笆上,紫花初绽了。当真年年花相似。

木槿在我的故乡,亦叫“端午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