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一

编故事博眼球,网红医生走不远

戴先任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2日 05版)

据6月1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视频或文章,讲述了其在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经过。但这些医生讲述的故事情节过于雷同,有摆拍造假的可能性。记者检索后发现,至少有20名网红医生都发布过此类雷同故事情节:患者从远方来,不会预约也不会挂号。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

伴随短视频的兴起,医生跨界当主播、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宣传等,让医学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还有利于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制定创作者扶持计划,鼓励医生发布与专业方向相符、能为用户健康生活带来实际帮助的原创医学科普内容,这也让一些网红孵化机构盯上了医护人员,把打造网红医生当成流量密码,甚至不惜为此编造剧本进行摆拍。一些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为患者加号看病”雷同故事情节的网红医生,正是网红孵化机构的签约医生。一旦这些网红医生沦为网红孵化机构“摆拍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不但损害了医生形象,而且辜负了患者信任。

不久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医生陶某就因虚假摆拍被抖音平台封禁。原因是陶某虽实际身份为安徽某整形机构医生,却频频在视频里讲急救手术室里的故事,通过虚假摆拍博取眼球、获取流量。

医护人员不能沦为摆拍“工具人”。首先,医护人员要顾惜职业形象,遵循医疗伦理,勇于对造假团队提供的摆拍剧本说“不”。其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本单位医务人员的管理,避免医护人员有违规直播带货、摆拍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网络平台则要加强内容审核,坚决拒绝问题视频、病态流量。网红孵化机构要避免短视,不要为追逐一时流量井喷而走虚假摆拍的“捷径”。网友也要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辨假能力。监管部门则要加强对虚假摆拍的监管力度,对造谣、传谣造成严重影响者,依法依规进行惩治。

短视频时代,网红医生等自媒体人、网红孵化机构、网络平台等相关参与者,一旦迷失于流量之中,很可能会陷入“流量泥潭”而无法自拔。网络内容产业,优质内容永远是“王道”,正确的三观、真实性则是根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