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一

1958年建成的红旗茶厂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活化改造,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

66岁老茶厂“不服老”

本报记者 赵思远 叶小钟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02日 06版)

阅读提示

红旗茶厂曾是享誉全国的大叶茶制造厂,这家拥有66年历史的老茶厂,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已然变身文旅新景点,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

 

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瓦房、拱形连廊的建筑风格、各种略显陈旧的制茶器械……在位于广东清远市广德(英德)产业园区的红旗茶厂,这些极具年代感的老地标、老物件,正不断定格在游客手机或相机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漫步在茶厂古朴的小道,厂外茶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厂内设计别有洞天、一步一景,茶艺室内满屋飘香,总有一处能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1958年建成投产的红旗茶厂曾是享誉全国的大叶茶制造厂,如今,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这家“不服老”的老茶厂已然变身文旅新景点,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游客不仅能参观完整保留下来的英德红茶制作技艺生产车间,还能看到不少融入了当下国潮元素的人文景观和工业遗址,这家拥有66年历史的老茶厂,正在“蝶变”焕发新生机。

守住老元素注入新活力

红旗茶厂建成启用后,曾在为国创汇、传承工匠精神、技术创新中积淀了丰厚的英德红茶工业文化。

相关数据显示,红旗茶厂的茶叶曾远销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外汇。然而,上世纪90年代,转制为私营企业后,红旗茶厂渐渐因管理不善导致停工停产。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接手企业,都盼着历史悠久的茶厂能重拾旧日荣光。”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武说。

2020年,国有开发平台公司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红旗茶厂,并以该厂为核心载体,以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化服务为抓手,带领茶厂走向保护与活化并重之路。

“大到原有厂房的维护,小到路基的装饰,我们都尽量保持和还原当年的样子,确保风格如一。”张发武告诉记者,红旗茶厂请来行业专家给予专业指导,实施古木维护、景观优化等保护性举措,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故”。

在厂区里,张发武一边指向那些老建筑一边说:“这些建筑当年的瓦面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老化严重,厂区会派专人定期检查,缺失的瓦片也尽可能找到同规格瓦片修补。你看,连每个厂房的铭牌,我们都恢复了上世纪的木牌和字体风格,以保留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宝贵的工业遗存应该如何留住?怎样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路径。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我们思考、策划了很长时间。”张发武向记者介绍,红旗茶厂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其建起的全国第一条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机械的联装生产流水线。为此,茶厂本着“外观保留工业风貌,内部进行文旅赋能”的原则,将7条传统生产线和巨大厂房改造成了“红旗大讲堂”、红茶生产工艺学习区、红旗茶书院等大型功能区。

现如今,走在大厂房外,质朴复古的工业之美尽收眼中,走进“赋能”后的厂房内部,可以详细了解茶厂发展史、学习制茶工艺、体验非遗文化……功能区各具特色,“国潮”元素满满。

沉浸式体验是一大“法宝”

“什么时候还有炒茶DIY?”“茶叶在每年的几月可以开始采摘?”眼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成为茶厂的“粘性用户”。

记者了解到,沉浸式体验是激活老茶厂、带来新流量的又一大“法宝”。红旗茶厂门口就是连片的茶园,为了丰富游客体验,茶厂专门划定20亩茶园提供游客采摘,同时在车间支起炒茶机,指导游客现场炒制,游客置身于采摘时的美丽自然风光,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沉浸在氤氲的茶香中,完整体验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此外,奶茶制作区是茶厂的“顶流”区域之一,每逢周末都会迎来大批游客,有些游客甚至会专门开车下高速来到茶厂,只为完成“奶茶打卡”。

为了更好传承展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英德红茶制作技艺,茶厂还专门打造了红旗茶书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并推出茶厂专属的文创产品。

在茶文旅融合模式的带动下,红旗茶厂2023年吸引游客13万人次。今年,仅春节假期,就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

一名游客表示:“不仅能喝茶学茶,还能了解非遗文化,这一趟旅行带来很多惊喜,超出了我的预期。”

如今,围绕着“茶”字,红旗茶厂还深度做起“研学”的文章。2023年12月,红旗茶厂国家级茶文化研学营地(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红旗茶厂及周边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红茶历史底蕴,打造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活动+生态文旅”为一体的全国示范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目前已接待了省内外多批次前来体验的青少年研学旅行团队。

茶厂与茶农实现双向奔赴

茶叶卖得好不好,关乎茶厂的收益,更关乎茶农的生计。那么,有没有一种合作模式,能让茶厂和茶农实现“双向奔赴”呢?

红旗茶厂团队用了4年时间进行摸索,最终决定采用“平台思维”盘活各方资源,即用平台的品牌优势整合提升茶产业上下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共赢,“1+1+N+家庭农场”的产业化服务联合体模式由此成型。

在这个模式中,两个“1”分别指广东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和红旗茶厂,承担着技术攻关和品牌打造的职责,为整个联合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N”指布在英红九号区域的多个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与两个“1”形成网络,为地方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化服务联合体就是要打造茶叶种植加工的‘温氏模式’,推动产业兴旺实现联农带农富农。”据红旗茶厂运营公司英德科创小镇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友岚介绍,该模式实现了从种植到初制、精制加工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要素充分集聚,有效服务第三产业,形成“做二旺一抱三”的产业布局。

得益于这种模式,红旗茶厂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种植标准技术,服务茶园面积5000余亩,干茶年产量约150万斤,综合产值3亿元左右,每年每户茶农可增收约3500元。

英红镇红旗居委会居民江燕玲是茶厂的一名茶艺师,每天只需要骑5分钟电动车就能来到公司,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茶厂越来越红火,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兴旺!”江燕玲说。据了解,红旗茶厂80%以上的员工是本地人,家门口就业,时间更灵活、自由度更高。

红旗茶厂的“蝶变”,实则是广东省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们要努力把更多大湾区的人吸引过来,把粤北的产品卖出去。”张发武表示,公司将做大做强红旗茶厂的文旅金字招牌,搭建好广清消费帮扶平台,通过红旗茶厂助力清远打造百亿红茶产业,撬动千亿文旅开花,抢抓万亿康养市场,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国企力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