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如诗,何必远方
到宜昌去,是公干,也夹带了一点私心——30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正好可以借机见一见。然而,正应了那句古话,“不见常思君,相见亦无事”,晚上两人对坐,不只是不喝酒,老同学吃得也极少(平时不吃晚饭)。然而,他状态正好,清瘦,精干,没有中年油腻,眉宇间还是少年的模样。
想当年,老同学为了一个女孩,毅然去了宜昌,可谓为了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宜昌之于他,是第二故乡,是事业的开拓地,也是爱情的见证。人到中年后,他酷爱健身,尤喜户外运动,朋友圈晒的全是宜昌的美丽自然风光。山水有信,万物生长;心怀诗意,手执烟火。他对这座城市的爱和依恋,尽在不言中。
“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这是去年5月宜昌发布的最新城市宣传口号。坐拥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大坝,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宜昌这个梗玩得可谓实至名归。
而我对宜昌“来电”,只源于一场晨跑。
因为下榻的酒店紧邻长江,抵达宜昌次日,我清晨6时即起。没想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江边此时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有打乒乓球的,有玩健身路径的,更多的则在步道上慢跑。红色的步道弹性极好,甚少起伏,再加上江水澄碧,远山如黛,宝塔巍然,长桥蜿蜒,这样的跑步环境,对于我这个来自大城市却身处逼仄环境的人,实在是太感人太奢侈了。
于是,我连跑四天,心情为之大好。连最后一天上午赶火车,也没耽误晨跑。
如果若干年后,我会怀念宜昌,那一定是因为我曾在那里的江边快乐地跑过步。
当然,宜昌的好数不胜数。宜昌之能与人“来电”,远不止于长江、峡谷、青山、飞瀑,它是屈原、嫘祖、王昭君、杨守敬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在诗歌、音乐、历史、文化里滋养千年,江山如画,碧落坤灵;丰神俊朗,岁月从容。
说到宜昌,必提屈原。2021年,宜昌官方就提出打造屈原文化“一标三地”(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屈原已成这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圭臬,融入顶层设计,更化为凡俗生活。
来到宜昌时,以为端午已过,不料屈原故里“端午比年大”,至今一直保留着“三个端午”的习俗。在秭归县,从五月初五“头端阳”,到五月十五的“大端阳”,再到五月二十五的“末端阳”,一过就是二十天,且每个端午都有着不同的民间习俗。如此算来,我们在宜昌逗留的这四天,依然还在迎接“大端阳”的当口,时光正好,又怎能不让人流连。
屈子赤爱万民颂,德馨芝兰吟九歌。屈原故里的人们,或许正是想以这样隆重、热烈、绵长的仪式感,表达对于中华诗祖的热爱,对于屈子精神的颂扬和高洁品格的缅怀。
“朝圣之旅”,同行副刊记者编辑如此描述此次“寻根师祖 闻道宜昌”采访调研活动。
“朝圣之旅”的终极目的地是秭归县一个叫乐平里的小村庄。从宜昌到乐平里,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山环水绕,曲折蜿蜒,虽说峡江两岸风景绝美,但终归是群山激流环绕。据说,十多年前,从宜昌到乐平里汽车得走大半天。想想,两千多年前的乐平里,又该是怎样的险要和峻峭。一位睿智的同行不禁感喟:“或许正是这样险峻的环境,才孕育出了屈原如此倔强而高贵的灵魂。”
走过一座晃晃悠悠的索桥,便来到村里的小广场,热情的村民穿着节日的盛装,递上此地标志性的脐橙,极具特色的舞狮表演,尽显热辣率真。沿着山道拾级而上,便是著名的屈原庙,据传这是自唐代以来就修建的庙宇,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现仍保留“三闾八景”遗迹。
与屈原庙一样闻名于世的还有三闾骚坛诗社,自明清以来存世400余载,清嘉庆年至今历任社长有名可查。每到端午时节,诗社成员都会聚集一堂,举行骚坛诗会。让人称奇的是,如今三闾骚坛的成员纳入了不少当地农民,他们热心农事,也醉心诗歌,扛起锄头干活,放下锄头吟诗;脱下长衫是农民,穿上长衫是诗人。这样神奇而风雅的转换,也或许只有在乐平里,才显得如此自如和平常。“我们与屈原同山同水,便会有相通的情感。”“骚坛诗社”成员黄家兆一语道破天机。
锣鼓声声,纸幡飘动,香烟袅袅,烛火摇曳,在洁白的屈原立像前,“骚坛诗社”社长谭荣昌和五位社员在殿中一身素服,肃穆而立,招魂歌在空中飘荡——
“呜呼,大夫!归去,来兮。天,不可上兮,上有,云程万里;归来,归来,不可上兮。地,不可下兮,下有,九关八极;归来,归来,不可下兮……”
时而激越,时而沉郁,吟者动情,听者动容,仿佛将我们带回历史时光的深处。一位年龄较长的同行不禁潸然泪下。
告别乐平里,我们又来到位于秭归县凤凰山上的屈原祠。站在屈原祠的高台阶上,放眼望去,便是壮观绮丽的三峡大坝。屈原祠与三峡大坝同框,这样的情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人张耒曾在《和端午》中如此写道。屈原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一曲离骚,穿越了悠长的时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多少中华子民。从《离骚》到“骚坛诗社”,从《橘颂》到秭归的支柱产业,从首部三峡主题全景式沉浸穿越剧《三峡盛典》到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源远流长的屈原精神从未离去,一直活在每个宜昌人的心中,渗透在每个宜昌人的日常。
对于我们这样的外来者,宜昌就是我们的诗与远方,而对于宜昌人来说,这座城的诗意早已经过千年时光的浸润和洗礼,流淌在城市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人心。
宜昌如诗,何必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