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额济纳的“昌平老王”

王江红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13日 03版)

额济纳的秋天来了,风一点点催促着,把远方的胡杨林点染成金,迎接着古居延海一年中仅仅半个月的高光时刻。而王建刚眼里没有胡杨,只牵念着“麾下”成片成片的梭梭林。

梭梭林也在一点点变幻着——从矮到高,最高的已经超过了两米;从绿到黄,一排一排,迎风招展着,生长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国道两侧,像是守望北疆的士兵。早年与绿军装失之交臂的王建刚,把这些树看成了自己军旅梦的一部分,“我的树护卫着航天城,我是不是也很光荣?”

这位中等身材、肤色黢黑的60后农民,人称“北京老王”“昌平老王”。名字普通、其貌不扬的老王,有一颗强大的心脏。2015年6月4日,第一次踏上前往额济纳的征途,他就没觉得驱车1500多公里远离京城和家人有多苦。走了两天抵达后,接连见了好几个乡镇的“一把手”,他就决定在那里开拓他的事业。面对种种困惑质疑的目光,他用行动说话,当年9月9日开工,买了20多台拖拉机,请了40多个司机,持续100多天一直挖坑,到2016年元旦后两天,挖出220多万个沙坑,然后种树。

一开始他选的树很“花哨”,直到一次次跟戈壁滩特有的黄沉沉、揭地皮、卷沙砾的大风“交战”过,才锁定了跟他一样朴实无华却异常坚韧皮实的特有树种——梭梭,从此十年不变。

老王到额济纳种树,缘起是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电视专题片《风起额济纳 沙落北京城》。这节目让改革开放之初以苗木培育起家的他深感震撼,也滋生出“荒漠治理,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第一期他投入1300多万元,承包了东风镇5万多亩戈壁荒滩。

无水、无电、无通信讯号、无人烟,一茬茬机器零件被沙子磨坏……条件异常艰苦,但自小吃过苦的老王认了:“戈壁荒滩植树比沙漠植树难得多,但我能吃苦,而且我一开始就知道是赔钱的。”太阳不吝惜它的爱,梭梭不吝惜它的绿,老王不吝惜汗水与钱财,一笔一划,在戈壁滩上写下了诗篇。

老王说,他任理事长的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和额济纳旗政府续签了承包协议,这次是300万亩的“大手笔”,差不多是整个昌平区域面积的1.5倍。

“大手笔”的背后是实力。老王他们已经种植梭梭树31万亩,存活率达85%以上,“要是沿着G213线公路两侧60多公里走一走,你就看得到梭梭林那‘绿带锁黄龙’的景象。”老王言语中的自豪,不只来自全国治沙先进个人的荣誉,还有那些耐干旱、耐盐碱、成活率更高、成活期更长的梭梭,以及跟梭梭成为“真爱伴侣”的沙中珍宝——肉苁蓉。

借着生态文明的强劲东风和京蒙协作的良好势头,老王相信,一定能实现百万亩造林的植绿梦。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