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思考】发挥主导作用 不断健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观 点
高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校园劳动氛围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
高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校园劳动氛围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
推动“大思政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联系,推动“大思政课”与劳动教育共同发展。
一是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同时,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性的不足,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内容。
二是要深入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要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进而推动劳育与德育协同发展。在相关课程中讲清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是要把劳动实践融入思政课堂,促进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中,构建协同育人格局。高校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宣讲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组织的劳动活动,增强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此外,高校应利用学校新媒体渠道宣传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健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针对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应从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实践开展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性。
第一,强化师资力量,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要依靠教师。因此,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扩大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聘相关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引进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教师和劳模先进加入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等方式,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奠定人才基础。二是要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竞赛测评和教师考核上岗等方式促进高校劳动教育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第二,推进课程建设,搭建资源平台。课程是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一是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在理论教育方面,根据地方特色、办学文化、学生整体水平等组织编写劳动教育教材和实施建议;在实践方面,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二是要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劳动因素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三,加强劳动实践,用好社会大课堂。一是要做好校内实践。打造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实践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学生在劳动一线中提升劳动素质、劳动品质。只有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高校劳动教育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营造校园劳动文化
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都在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进而改变其行为和习惯。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必须重视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一是运用新媒体宣传劳动教育。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高校劳动教育要抓住这一特点,利用社交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增强劳动教育的校园讨论度,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二是积极营造校园劳动氛围。通过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如体育馆、食堂、图书馆等场所设置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标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标语设计与场景布置等,营造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劳动节等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