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一

【社评】从“骑手友好”到“社会友好”,这种增量价值更可贵

本报评论员 林琳
《工人日报》(2025年01月16日 05版)

骑手接收到了方方面面给予他们的友好,也在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劳动和付出回馈着这份友好,改变着社区的模样和生态,增添着社会的温情、善意与希望,推动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的蝴蝶效应和良性循环让“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实现了更高性价比和附加值。

 

1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聚焦全国“骑手友好社区”建设——2024年1月,全国首个骑手友好社区在北京落地,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已有万余个小区加入“骑手友好社区”,十多家头部物业公司与美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多方共商共建,合力寻找社区良治、配送畅通、业主满意的“最大公约数”。

“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一方面缘于骑手这个群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另一方面缘于他们在进入社区配送时可能遭遇的不便和由此引发的一些争议、纠纷。

顾名思义,“骑手友好社区”首先要对骑手友好,要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畅通,感受到社区的诚意和支持。从各地实践来看,“友好”二字得到了很好地落实——曾经,一些骑手经常在小区里“绕晕”,如今,小区门口有地图、路口处有指示牌、楼体上有发光楼号,有的小区还推出了骑手专属“速通码”;曾经,一些实行人车分流的小区,骑手只能步行配送,如今,部分小区开放地下车库给骑手驶入或者设置专属线路图、停车位;曾经,骑手基本没有固定的可以歇脚充电的地方,如今,一些社区建起暖心驿站,休息用的桌椅、充电线、雨具、冰箱、微波炉、应急药品、维修工具等一应俱全……

让人欣喜的是,在“骑手友好社区”里,友好的“下文”还有很多。比如,有的社区将骑手招募为志愿者,鼓励他们“随手拍”,看到哪栋楼的灯不亮了、电动车进楼了等,可以上报社区督促解决;有的社区引导骑手在配送中加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居民楼企业等群体的关注,让骑手帮忙随餐发放一些公益宣传页;有的聘骑手为“荣誉楼门长”,让他们在公共空间改造、楼门文化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增设等公共议题上提出建议。

不难看出,“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除了让骑手的工作更便利、更高效,助力他们实现收入的提升、劳动的体面,还产生了很多增量价值——门牌、楼号等标志的清晰明亮,也方便了诸多走亲访友的人,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秩序和规范;骑手成为志愿者、网格员、民意收集员,让重点群体得到了更多关注,也让一些突发状况和风险隐患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被处置;骑手与社区居民在频繁互动中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实现了互帮互助……

事实上,这种增量价值也在向社会辐射。骑手走街串巷、服务万家、直面群众,这是他们独有的优势,他们也把这份优势发挥到了每天的奔波忙碌中。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新闻:“稍等,您的外卖小哥正在街头救人”“外卖小哥送餐途中偶遇迷路小女孩,果断送往派出所”“接到下单电话,他立马报警”“小哥接入‘团圆’打拐系统,化身走失儿童守护人”……这些骑手虽然没有像“超级英雄”一样去“拯救地球”,但他们屡屡化身“平凡英雄”,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工作途中“顺手”救人,守护城市的安全、降低财产的损失甚至挽救生命。

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的发展和从业者数量的增多,各级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爱不断提质升级——推动建会入会,加大维权帮扶,努力解决他们在道路安全、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这些努力下,包括骑手在内的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赢得了更多社会认同与尊重,也收获了更多职业自豪和荣誉。

从“骑手友好”到“社区友好”再到“社会友好”,骑手接收到了方方面面给予他们的友好,也在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劳动和付出回馈着这份友好,改变着社区的模样和生态,增添着社会的温情、善意与希望,推动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的蝴蝶效应和良性循环让“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实现了更高性价比和附加值。

我们期待,在各方努力之下,骑手能够更文明、更优秀、更专业,成为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