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五大机制”促科技镇长“联姻”劳模团队组团创新
江苏工人报讯 (通讯员 贺光明 记者 王槐艾)近日,刚刚到任扬州市邗江区的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就在邗江科技镇长团团长吴辉的带领下,到槐泗镇的潍柴亚星集团、庆峰工程集团两家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对接,就企业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等事宜沟通交流,表示要与企业劳模创新团队一道,当好企业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的“智囊团”和“急先锋”。邗江区相关企业负责人说,工会促进科技镇长团“联姻”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企业有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镇长团是2008年在江苏首创的一种依托高校院所等单位智力资源促进县乡经济发展的做法,11年来扬州已累计接收从高校、科研院所等选派专家教授、优秀干部627人次前来挂职。科技镇长团成员具有视野开阔、知识深厚、联系广泛等优势,每一位科技镇长团成员背后,联系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一个科研院所,他们成为地方企业步入高校院所的“敲门砖”,打通了高校成果和企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今年8月初,扬州又接收了第十三期共63名科技镇长团新成员,为科技镇长团“联姻”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新鲜血液。
发端于2004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江苏工会的一项创新工作。截至目前,扬州各级工会共创建劳模创新195个,涵盖各级劳模先进246人,吸纳850余名职工成为工作室成员。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普遍具有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熟悉企业情况等优势,为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设备改进等作出了贡献。目前,扬州市各级工会正在打造这一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升级版,创造性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科技镇长团优势叠加,形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扬州市人才办、市总工会专门印发《扬州市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共建实施方案》,并组织科技镇长与劳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建立“五大机制”,实现科技镇长“联姻”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团创新。一是共建协作机制。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容纳入科技镇长团整体工作规划,发挥高端人才优势,帮助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智力支撑平台,助力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素质提升活动。二是结对共享机制。精选一批优质项目,聘请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的科技镇长团开展嵌入式结对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咨询会诊、技术交流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积极推动工作室所在企业和科技人才专家所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三是联合攻关机制。按照市场牵引、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原则,通过科技镇长团帮助劳模创新工作室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同申报人才科技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把高校院所成果放在企业转化,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培植新的项目源和增长点。四是人才培养机制。采取新型学徒制、专家讲师团、师徒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人才成长通道,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五是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合作共建创新项目目录,对推进快、含量高、难度大且效益显著的项目,优先申报职工创新项目资助,每年组织专家对工作室合作共建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对优秀项目适当增加资助额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前不久,扬州又将历任科技镇长团成员和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纳入市科技镇长团产才对接云平台,激励团员发挥各自所长对接企业、对接成果、对接资源,搭建常态化政产学研线上互动平台。由企业根据自身人才技术需求在平台“发单”,再由科技镇长团成员“接单”,有效实现科技人才与企业人才对接。目前,平台已集纳历届科技镇长团团员信息581条、科技成果1277条、企业需求436条、工作动态104条,注册企业账号400个。
同时,通过科技镇长团挂钩指导和定期协作,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质增效,不断强化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孵化功能,促进科技人才专家和劳模创新团队紧密联系和双向互动。每年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共建示范20家以上,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年完成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创新成果等500项以上,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牵头培训职工5000人次以上,年内实现全市高技能人才达24万人的目标,其中技师3万名以上,高级技师4000名以上,为扬州企业培养一支“永久牌”本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