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瑞士联邦税务局发布公告,称该机构已于9月底同其他国家的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不仅意味着被瑞士银行业视为竞争力之本长达300余年的保密制度迎来了终结,更是世界各国在共同展开的严格征税“全球战争”中的一场新的胜利。
国际施压,“保密”不再
根据瑞士联邦税务局发布的公告,首批与其进行信息交换的包括除塞浦路斯和罗马尼亚外的欧盟国家以及加拿大、冰岛、挪威、日本、韩国等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瑞士已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自身也收到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包括账户持有者的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以及资本收益等。
此外,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在公告中表示,到2019年,如果合作国家满足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标准,那么届时数据共享方将扩展到约80个国家和地区。
1713年,日内瓦大理事会颁布了瑞士第一部银行保密法,从此瑞士银行业便以为客户严守秘密著称于世。
根据瑞士1934年颁布的《银行保密法》,瑞士银行雇员有终身保密义务,一旦泄密将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或遭受巨额罚款。
除安全性外,充满诱惑的税收政策也让瑞士成为全球富豪眼中的最佳选择。
按照规定,外国人在瑞士开户,不需要缴纳利息税,甚至在欧美高到令人瞠舌的“遗产税”,在瑞士也可以避免。
数据显示,瑞士银行集中了全球约四分之三的个人资产,离岸资产总额高达2.2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93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利用海外秘密账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瑞士的银行业保密制度也因此不断弱化。
瑞士于2014年在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议上签署了《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在这一框架下,各国和各司法管辖区有权从金融机构收集金融信息,并每年与其他政府和辖区自动进行信息交换,其目标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
此次瑞士银行业的“破天荒”之举,正是基于《宣言》确立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
迫使瑞士银行业“自废武功”的,是来自世界多国的压力。
本月8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瑞银集团)及其法国分支机构和6名管理人员,以涉嫌“用阴阳账本帮富人客户逃税”在法国巴黎受审。
根据法国打击金融犯罪机构调查人员的估算,瑞银集团帮法国客户逃税至少97.6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8元)。一旦定罪,瑞银集团或将面临高达50亿欧元的罚款。
“高净值”面临严征管
其实,近年来,全球不少国家已经在国内施行了更加严格的税收征管,尤其是针对那些所谓的“高净值人群”。
据西班牙《世界报》上月21日报道,皇马球星莫德里奇已就其被控逃税一事与西班牙检察院达成协议,将以缴纳罚款的形式来替代自己应受的8个月监禁的处罚。
据报道,西班牙税务部门指控莫德里奇通过一家设在卢森堡的空壳公司隐藏其肖像权收入,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逃税约29万欧元和58万欧元。根据莫德里奇和检方达成的协议,他将被处以近35万欧元的罚款。
同样在9月,同样在西班牙,足球名帅穆里尼奥在更早些时候,以缴纳66.9万欧元罚款的代价,换取了免除一年监禁的处罚。
或许,能让莫德里奇和穆里尼奥感到些许安慰的是,近年来税务问题已经撂倒了一大批西班牙足球圈的“英雄汉”,而他们俩则远不是其中“损失”最惨重的。
此前,C罗缴纳了近1900万欧元的税金加罚款,梅西在补交410万欧元税款之外额外掏出了370万欧元罚款,已退役的前西班牙国脚哈维·阿隆索补交了约200万欧元的逃税金额及利息,外加400万欧元罚金。
盘点一下这些大牌球星和教练的逃税方法,其实都大同小异:在海外低税率国家建立公司经营自己的肖像权等商业收入以规避税款。但是,根据2006年之后西班牙政府的新法规,只要外国居民在西班牙居住满一定时间,就算其肖像权的所有者是某家海外公司,其收入也要交税。而且就算在海外已经交过税,也要按西班牙的税率,把剩下的部分补齐。
长期以来,名人、富人逃税的问题在美国同样十分严重。
根据美国国税局的估算,2001年至2010年全美总逃税额达到3.44万亿美元。通过高估慈善捐款以逃避税收,已经成为富有阶层最常见的逃税手段。
为了查清、追缴税款,美国国税局近年来也办了好几起大案。
2013年8月,美国国税局向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发出传票,警告他必须尽快上缴拖欠的625万美元个人所得税。如不及时上缴,恐有牢狱之灾。
在更早前的2008年,《刀锋战士》的主演奈普斯因逃税超过1000万美元,被判入狱三年,罚款500万美元。
美国国税局不仅对活人追缴税款,已故人士也同样“不放过”。
美国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在2009年去世后,他的遗产持有人主张遗产总额为700万美元。而美国国税局调查之后认为持有人大大低估了杰克逊遗产的价值,要求征收5.05亿美元税款和1.97亿美元的罚金。
漏洞渐补齐,企业逃税难
与个人逃税相比,企业逃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数额更大、影响也更为广泛。
为了严格企业征税、补上税收漏洞,世界各国政府及立法、司法部门近年来也都做出了不少努力。
2017年12月,欧盟发布公告称,欧盟委员会怀疑,家居零售巨头宜家2006年和2011年与荷兰税务机关达成的两项税收协定违反欧盟竞争法“禁止国家援助”条款,宜家借机大肆逃税,构成不正当竞争,将对此展开深入调查。
“禁止国家援助”条款系欧盟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而设,要求欧盟各成员国不得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国家资源,向特定企业提供不当优惠,以免扭曲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欧盟公告没有披露宜家涉嫌逃税的具体金额。但去年欧洲绿党向欧洲议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曾称,通过蓄意向荷兰、卢森堡等低税负国家转移利润,宜家2009年至2014年的逃税额可能就达10亿欧元。
对于跨国巨头在欧洲的逃税行为,欧盟近年也一直援引“禁止国家援助”条款予以“严打”。
此前,英国、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批评称,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在欧盟内部设立了大量的分支机构,通过频繁转移收入(尤其是转移到税率比较低的爱尔兰、卢森堡等国),最大限度降低了税负负担,影响了各国政府的收入。
2013年以来,欧盟已对苹果公司与爱尔兰政府、菲亚特与卢森堡政府、星巴克与荷兰政府等达成的税收协议展开调查,结果要求苹果公司补交130亿欧元税款,星巴克和菲亚特分别补交2000万欧元至3000万欧元税款。
去年8月,法国政府宣布,将联合德国等国,对欧盟整体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封堵可供跨国公司利用的税收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