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专门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新华社发)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发展阶段、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造出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价值体系,凝聚力量、鼓舞人心。西迁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阶段,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在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中孕育和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05年12月6日,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阅读全文)
西迁精神谱写新中国知识分子的英雄史诗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一代交大人迎着艰难、排除万险在条件艰苦的时代洪流中开创出西部文教事业的新局面。回首艰苦岁月,西迁人不辱使命,他们怀着奉献青春,建设西部,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把毕生奉献给了大西北,他们的报国之心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楷模。“西迁精神”本质上彰显的是局部服从整体、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和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情怀。西迁精神中体现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无私奉献、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阅读全文)
深入理解西迁精神的核心与精髓
60多年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说过一句话,交通大学西迁成功不成功,要十年以后看。现在看来,历史已经作出结论,因为西迁的交通大学,为西部大开发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许多学生正是在西迁精神的熏陶下,把国家的需要当成知识青年的责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来说,不仅存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更需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群体历来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目标,而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代表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新时代高等学校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就要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以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他们确立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