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祝黄河//www.workercn.cn2013-11-18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创造性地提出昌九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昌九一体化既是对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战略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更是对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思路的一次重大创新。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尽早明确一些宏观性、框架性、方向性的思路,抓紧出台一些规划性、政策性、操作性的举措,努力破解一些体制性、行业性、城际性的障碍。

  规划是先导

  规划是昌九一体化发展的依据和方向。必须突出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在理念、思路、行动上的抓总作用。

  抓紧编制一体化规划。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推进一体化的经验,尽早出台具有引领作用的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明确昌九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使昌九一体化在宏观层面上有总的发展方向。在此框架下,尽快制定有关方面的实施细则,确定工作重点和实施进度。

  统筹规划衔接。围绕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抓好两市现有规划与昌九一体化规划的衔接工作,避免出现从单个规划上看都比较科学合理,但是相互间协调起来却困难重重的局面。同时,着手研究制定昌九地区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方向。

  提高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实效性。改变各项规划分头编制、分头管理的局面,由发展改革部门一家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集中编制和管理。在规划实施层面,要保障各项一体化规划取得实效,并通过人大立法确保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应建立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制度。

  公共服务对接是切入口

  公共服务对接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受益且见效较快的一体化领域。应尽早启动两市公共服务对接,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一体化带来的切实利益,同时也赢得群众更广泛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式推进。先从两市公交互通、医保社保“一卡通”、电油气同网同价、车辆通行免费、昌九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等一体化入手,然后逐步转入户口、通信、金融、邮政、旅游、教育、文化、卫生等一体化,最终实现市民待遇均等化。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政府的作用定位在协调和服务上,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做到建设一项受益一项。保证各项目按计划、按标准全面实施,切实做到建设一项、达标一项、受益一项,让人民群众在公共服务一体化对接中得到实惠,真正把一体化的举措落实为居民的“同城感”。

  产业是支撑

  产业发展处于区域一体化的支撑地位。在一体化发展格局中,产业发展既会有明显的“同化”现象,也会产生特色化、差异化。南昌、九江两市只有从两地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推动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集群发展、优先发展, 着力培植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才能在推动一体化进程中彰显“1+1>2”的叠加效应。

  产业定位上要错位发展。按照“合理分工、协作互补、错位发展”和“企业主体、市场调节、政府引导”的原则,明确两市的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即南昌发挥金融、科研和第三产业优势,集中发展航空制造、汽车、新能源、LED等优势产业,九江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展重工业、船舶制造、钢铁、新能源等产业。

  培育途径上要集群发展。加快编制互补共赢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分工和资源合理调配,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依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进行产业链整合和配套合作,避免产业同构和盲目无序竞争;重点谋划一批体现区域合作、牵动全局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做大两市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的区域产业集群。

  推动方式上要优先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昌九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项目,优先考虑布局在昌九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在关联度大、协作效应强的领域,联合组团进行招商,筛选、策划、包装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统一对外发布。

  昌九共建区是抓手

  共建区是引领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和连接纽带,一般位于一体化空间布局的关键节点。设立共建区可以率先打破行政区划阻隔,实现一体化地区各种资源的统筹调度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相互之间更好的对接。如果缺乏引领区域一体化的共建区这个有效抓手,就容易导致一体化建设在较低层次上徘徊。

  抓紧设立共建区。共青城具有毗邻鄱阳湖、连接昌九的区位优势,昌北机场位于两市接壤处,是省内最大的空港,两者都是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可以考虑在这两地设立昌九共建区,合力打造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优势产业的聚集区、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在昌北机场与永修之间依托空港经济,以开发项目为突破口,合作共建空港新城;在共青城设立昌九共建产业园,赋予省级开发区相应的职能权限,合作开发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共青城、德安相向发展,打造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

  给予共建区政策倾斜。对共建区建设,省、市两级政府要共同给予政策倾斜,通过税收优惠等优先扶持政策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入驻。

  政策扶持是助推器

  在昌九一体化过程中,政府起着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监督管理等重要作用,其中,政策扶持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起着助推器作用。

  赋予先行先试权。赋予昌九一体化地区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只要是国家法律政策没有禁止的,只要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只要是对昌九一体化发展有利的,能放的权力尽可能放。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对国家安排在我省的一些政策试点,可先行先试。

  加大关键要素调配力度。将昌九一体化建设的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省政府统一调剂;在全省重大项目布局和财政金融扶持上给予倾斜,重点支持昌九共建区的重点产业项目、重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设立昌九一体化专项基金。由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三家财政共同出资,对一体化区域的各类项目予以补助、贴息和补偿,特别是要奖励积极主动落实一体化发展战略具体要求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地方和单位。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前提条件

  有效抑制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滋生蔓延,消除过度竞争,减少资源浪费,都离不开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福银高速昌九段“四改八”、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九江庐山机场互动、九江长江二桥到南昌生米大桥一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编制广电、通信、宽带网络建设规划,实现两市之间互联网信息、电视节目、电话网络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统一两市现有政策措施。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对两市现有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进行梳理和整合,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间差异。特别是在税收优惠、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土地批租等方面,联合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避免由政策措施不一致导致的无序竞争。

  消除市场壁垒。取消两市对人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联手培育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共同发展资本、土地、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物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促进两市生产、生活乃至管理要素等发展要素配置上的全面协作。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实现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共享;实行“一次审批”制度,一般性行政审批事项在一个城市审批后,另一城市即予以认可;确立双向认同的产品质量认证、技术监督和农副产品检测以及产品检验等标准体系。

  利益协调是关键所在

  一体化必然会牵扯到一些职能部门甚至省级部门的利益分配,不建立兼顾各方的利益协调机制很可能会导致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甚至导致一体化进程陷入停滞。因此,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抓紧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找到利益平衡点,是昌九一体化进程中一个无法绕过的难题,也是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构建收益共享机制。对跨市大型盈利性项目,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的方式,共同分享收益;对跨市产业整合中的产业转移方,给予一定的税收补偿,维护好其税收利益。同时,打破单纯的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政绩考核方法,将昌九一体化合作所带来的长期或潜在的绩效纳入考核范围。

  构建成本分担机制。对跨市大型公益性项目,按受益程度的大小,确定两市成本分摊比例;对因积极配合昌九一体化而导致短期利益减少的利益主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一定的补偿。

  做好利益得失评估。对一些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前期论证时,应先充分评估两市的所得与所失,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共享收益、政绩,分担成本、损失。

  (作者系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